說明
週一, 22 十二月 2008 06:02

治煩惱四法

作者  楊 釗 出處︰香港佛教月刊511期


 治煩惱四法

  在逆境中如何求存?在失意中如何應付?實在是一門大學問。我們每天遇到很多問題:經濟問題、失業問題、家庭問題、小孩學業問題、健康問題、壓力問題,種種問題如何解決,往往令我們喘不過氣來,因此就會形成煩惱。如果我們不懂得應付這些煩惱,我們的日子就不好過,所以,若能學會應付煩惱的方法,實在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本領。

  最近,台灣聖嚴法師來港的一場演講中,專門提到「對治煩惱的四種方法」,那就是「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又或稱之「面對煩惱、接受煩惱、處理煩惱,放下煩惱」。

  當我們遇到問題時,千萬不要逃避,正如俗語講「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遇到煩惱,越是逃避,它越跟看你,困擾者你,令你感到壓力,甚至喘不過氣來。我們只要「面對它」,馬上形成一種自信心,只要有信心,一切好說話。

  當我們能「正視困難,面對困難」的時候,可以說已經踏出了成功的一大步。第二步是「接受它」。當我們排斥問題時,我們要傷很大精神、很大氣力。若我們轉為接受問題時,我們會發現好過得多,社會上幾千年來就流行一招為「逆來順受」。當我們遇到不如意事情時,用接受的態度去應付,心情一定會好得多。佛教達摩祖師教導我們的四行「報冤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中,就有一招為「報冤行」,其要點也在於遇到不如意事情時,應採用「欠債還錢」,理所當然的方法去應付。佛教是講「因果」的,為甚麼要付別人錢?就因為以前欠人家的債。月底要付百貨公司的賬單,要付電話公司、電燈公司、水務局的賬單,就因為我們曾經買過人家的貨物,使用過人家的服務,所以要付錢。

  第三步是「處理它」。對於問題,雖然我們能接受它,不等於問題便能解決。要問題解決,必須處理。俗語有「逆來順受」、「寒來熱之,熱來冷之;剛來柔之,鬆則緊之,緊則鬆之」、「恩威並重」、「獎勵與處罰並行」,還有「疏導勝於堵塞」、「教育勝於懲罰」等。至於經營企業之道不外乎「開源與節流」。在這中間又有「卓越領導、顧客導向、全面參與和不斷改善」,還有「卓越領導、長遠策略、顧客導向、人力資源、訊息的收集與管理、流程建立與重整、效果主義」等。總之,世上有八萬四千煩惱,亦有八萬四千法門去應付;世上之疾病無數,世上之藥物也無數;世上的心結無量,世上的心藥也無量。大千世界不外乎「陰陽調和」,取其中道。所以祖師大德有云:「藥無貴賤,能醫者良;法無高下,當機者尚」。藥是沒有貴賤之分,能醫好病的,就是良藥;方法是沒有高低之分的,能解決問題的就是好的方法。

  第四步是「放下它」。由於眾生無盡,煩惱無數,法門無邊。三為一體互相追逐,永無寧日,若得安寧、平靜、快樂,只有一招—「放下」。只有「放下」,才能「自在」,所以我們「處世待人」的要點,在於「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盡力而為,問心無愧」。只要我們時時刻刻腳踏實地,默默地耕耘,多點為別人著想、為家人著想、為員工著想、為朋友著想、為社會著想、為國家著想、為人類著想,少點為自己著想,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工作,去面對困難,接受挑戰,處理問題,去善待周圍的人、事、物,有一天,即使我們遇到危難,又或面對死亡,我們都能「問心無愧,心安理得」。所以說,當我們「面對煩惱、接受煩惱、處理煩惱」之後,若要消除煩惱,就要「放下煩惱」。放下,放下,再放下,即使還有一點意識、一點思維,一點思想,都要放下;直至放無可放、還要放下。過去的讓它過去,未來的尚未到,何需太憂心?只有放下,才是解除煩惱的最終辦法。


一點意識

  最近,在年中的總結會議中發現,有三種意識是企業管理人員要注意的。

  第一是「憂患意識」。企業管理人必須時刻存有危機感,才能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只有這樣,才能防患於未然。俗語說,「預防勝於治療」,世上很多事情,如果事先有準備,即使發生問題,其造成的損失也會減低。而我們出現的問題,往往也在於麻痺大意。所以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憂患的環境能使人奮發圖強,而安樂的環境令人不求進取,其結果就會「不進則退」。

  第二是「管理意識」,企業管理人必須知道自己的責任,是令企業能創造利潤,沒有利潤的企業是沒有生存的必要,也就是沒有生存的空間和價值。因此,提高效率是每個企業管理人的基本責任,要提高效率不外乎「開源與節流」。在管理七大範疇中,「開源」可以透過「顧客導向」來實現了「節流」則要靠「人員培訓」,「資訊的分析和管理」以及「流程重組」來實現。其次,管理意識中包括「計劃、落實、檢討」和「不斷改善」。只有我們「不斷改善」,並且進步得比別人快,我們的企業才能有生存的空間。如果我們改善得慢,被別人追上了,我們就會被社會逐漸淘汰。

  第三是「團隊意識」。現代的企業,其組織架構是大分工。在大分工的過程中,要達到預期的效果,一定要靠良好的合作。而良好的合作又務必靠默契性強和優勢互補。只有這樣,才能建立企業的信譽和品牌,而企業的重要價值之一也在於信譽和品牌。所以人們說:「信譽是企業的生命,沒有信譽,企業也就完了。」

  一個企業,其主管是否稱職、是否夠水準,其衡量標準之一,也在於他們是否具備「憂患意識」、「管理意識」、「團隊意識」。如果他具備以上三種意識,並能貫徹在日常工作中,持之以?,那麼,其轄下的企業一定會是健康的企業,具備強大的競爭能力,並且容易成為行業中的表表者。
 

閱讀 3751 次數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