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二, 05 十月 2004 00:03

禪心月刊/第十期

作者  編輯部

  93/10/01



【心靈語錄】 

                                                                             文/達觀   

無愛無恨,人人好;有智有悲,人人度。

錯是自己,而非別人;對是別人,而非自己。

正見是明白道理,正行是老實去做,若能如此,悟道不難。

嚴謹淡泊過生活,輕鬆自在看人生。

做才能悟道,行才能解脫,其他皆是戲論。

不做不食,不畢不息;意志堅定,方論修行。                                                  

【人生哲學】

文/達觀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雲歸洞本無心;
人生若得如雲水,鐵樹開花遍界春。
宋.此菴守淨


日出日落本乎自然,花開花謝本是常理。非人弄日,使其變化;非神主宰,讓花生滅。陰陽消長,成住壞空,是天道之循環,自然之法則,不是你我可以改變矣!

正如-流水無意往何方,只隨因緣任漂流;浮雲無心飛何處,只順因緣去飄蕩。無情如此,有情亦是,萬物如此,人事亦同。故云:「流水下山非有意,片雲歸洞本無心。」

人不知因緣,故刻意處世;因不懂隨緣,而到處攀緣,終究弄得精疲力盡,為塵勞所累。不明無為之妙,故有心造作,妄念不斷,執心越重,使得神識日益昏沈,為煩惱所苦。

若能觀雲水之道,悟緣起之理,則有意歸於無意,有心契入無心,就可隨緣而過,處處自在,故言:「人生若得如雲水,鐵樹開花遍界春。」

【佛法智慧】

      《積存牛乳》

                                                                                文/心安

◎原文

昔有愚人,將會賓客,欲集牛乳,以擬供設,而作是念:我今若預於日日中汲取牛乳,牛乳漸多,卒無安處,或復酢敗。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臨會時,當頓汲取。作是念已,便捉牳牛母子,各繫異處。卻後一月,爾乃設會,迎置賓客,方牽牛來,欲汲取乳,而此牛乳即乾無有。時為賓客或瞋或笑。

愚人亦爾,欲修布施,方言待我大有之時,然後頓施,未及聚頃,或為縣官、水火、盜賊之所侵奪,或卒命終,不及時施,彼亦如是。

◎白話

從前有一個愚人,準備要宴請賓客,便想積存牛乳,到時拿出來款待客人。他想:我要是預先天天積存牛乳,牛乳越來越多,會沒地方放,或許還會變酸壞掉,不如就把牛乳保留在母牛肚子裡,要宴客時再擠出來;便把母牛和小牛分開來綁。

一個月之後,他請來賓客,牽牛過來,要擠牛乳時,才發現母牛的乳房乾癟癟的擠不出牛乳來。賓客有的生氣,有的笑他愚癡。

其他的愚人也是這樣,想要布施做功德,又想等我有更多的財富時,再來做大布施。可能還來不及積聚財富,便被貪官、水災、火災或是盜賊給奪走了財富,或者是忽然間命終,而來不及布施。這些人也和集牛乳的人一樣的愚癡!

◎意涵

生命跟財物皆是無常,有生之年,這個身體借你使用,當善盡其用;身外之物,更是聚散不定,當把握時機,時時隨喜,歡喜布施。

  一個微笑、一句讚歎,給人歡喜、給人希望…都是布施啊!

【故事啟示】
                          《江湖兩忘》
                                    文/心安
◎原文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大意

湖泊裡的水乾涸了,魚兒都被困在地面上,他們以口沫互相濕潤著,做最後生死的掙扎。

與其這樣互相照顧、互相救助,還不如當江湖水滿的時候,魚兒在水中優遊自在,誰也不理誰,比較好啊!

◎意涵

魚生在水中,就像我們生活在空氣中,萬物各有所適,在大自然中各自生養,這才合乎自然之道。

莊子的所謂「自然之道」乃是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天地造化,本是如此!

至於人為的很多做法,都是造作,是不必要的啊!

【文章分享】

《安詳》

文/李麗瑛


  一屋子空空蕩蕩,遍尋不著那活潑玲瓏的身影。猛搖尾巴、可愛討喜的模樣,依稀仍在眼前;鮮活的畫面,不時浮現腦際--------         
      當下都是真
               緣去即成幻
     叮叮走了,永遠不可能再回來。經久以來,習以為常,認定是理所當然的一切,一旦在生活中消失,竟覺頓失所怙,搖搖欲墜。原來,每天睜開眼睛,在固定的環境裡,與相同的人共處,做著一成不變的瑣事。如此的單調與平淡,竟是一種深刻而持久的幸褔。
  十二年前,叮叮剛滿月斷奶,即成為家中的一份子。圓滾滾的,走起路來跌跌撞撞,一身毛茸茸的,好不可愛。有了叮叮,家中氣氛生氣蓬勃,歡樂何似!
  我們好比童稚的小孩,在海邊玩築沙堡的遊戲,嬉戲笑鬧的當兒,竟忘了海水來了,終究會把這一切都帶走。
      苦是樂的種子
      樂是苦的根苗
  叮叮成狗以後,更是溫柔體貼,懂事解語。遺憾的是,美好的體驗不會持久,「盡一切努力,也不能制止一朵花的凋謝。」
                    *            *           *
      愛過方知情重
               醉後方知酒濃
  思念總在分手後,明知聚必有散、合久必分。然而,面對如此巨大的失落,依然是肝腸寸斷、心碎片片。一家人相對無言,唯有淚千行。這一腔孤寂,萬般悲愴,何處話淒涼?
  儘管真心相待,終究是百密一疏。由於事發突然,難以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心心念念,只想留住那一份美好,直到天荒地老。惋惜這段因緣的結束,內疚、自責、干萬個「如果」,針針扎入心坎,深深痛入骨髓。      
      問世間情是何物
            直叫人生死相許
  世間最難超越是情關,最難割捨就是情。紅塵兒女總是為情所苦,被感覺所困。用情用愛,費心照顧的一切,遲早會引發我們內在的問題。沒有什麼珍愛的東西,能夠永不失落;也沒有任何親近的人,可以長相左右。
             *            *            *   
  早晚遛狗,已經成了例行公事。陰雨霏霏的日子,公園裡逛一圈回來,一身溼答答的。唯恐叮叮著涼,也怕弄髒地板,還得小心擦拭。好些善後問題,有時覺得還挺麻煩的。如今這些涓涓滴滴的瑣事,已可一勞永逸的免除,卻驀然驚覺滿身的坑洞,不知如何填補。
      不為念想因繫
            凡事皆要隨緣
  生活中許多細瑣塵勞,一再推託延宕,老是抱怨連連。卻不明白,拂意之事可以提煉出心中的真金,痛苦正足以修養性靈。柴米油鹽,蘊含菩提種子;推開煩心的事物,也就遠離般若智慧。
      練武不練功
            老來一場空
  收回外放的心,減少對物質的依賴。日本詩人良寬說:「想要尋找意義,就不要追逐那麼多東西。」利用外在關係,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從不獨力解決問題。好比強身而不修心,遲早會碰到無法掌控的事。得來的一切,終將失去。當生命陷落時,沒有任何可以攀緣的人與事。孤立無援,如之奈何?
  財富名位盡可失,就是不能失去人膽。不要急於抹掉價值失落的痛苦,美夢成空,正是成長的開始。深入心靈的黑洞,試著去感受抓不住東西的感覺。人生只有自己,是永遠的依靠!
                   *            *            *
     憂心叮叮的白內障,視力漸弱,恐會影響老年生活品質。於是刻意攜帶她赴台大附設動物醫院就診。豈知原本是檢查眼睛,卻意外得知心臟、腎臟已經大有問題。
  由於害怕承受可能會發生的事,總是以自己的想法,極盡所能的安排。然而,強而有力的執著,往往扭曲了事實,也遮蔽了真相。
            去思苦亦樂
            隨心熱亦涼       
  費心的安排,只為了減少缺憾,求得心安。可問題不一定有答案,事情也未必能圓滿解決。好些自以為是的觀念與想法,在一次次的偶發事件中,徹底的消融粉碎。自我肯定是最大的愚癡,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任務。
                   *            *            *
  在道途上走,不斷在心性上下功夫。日日含沙內斂,感覺千變萬化,情緒起起落落。時而苦不堪言,時而靈光乍現。生活本是巨大的挑戰,分秒都是生死的抉擇。
               非幻怎以求真
            雖雅不能離俗
     人生苦相,看得破,想不開啊!基於對未知的恐懼,我們總是抗拒無常。讚美晨曦,同時歌頌夕陽。花開光美照人,落紅也是深情款款。迎生送死,好比潮起潮落。這是個二元對立的世界,黑洞的底端,就是生命的亮點。
      讀心中之名文 
      聽本真之妙曲
  若能完全融入此時此刻,當下就是金剛鑽。欽仰那得道高人,已然超越善惡,無可無不可,任憑天搖地動,總是安之若素。那般氣定神閒的灑脫與豁然,何其寧靜,何等安詳! 

  【修行筆記】

不被感覺所困

文/達觀

有人說:「人是感情的動物」,事實上人是「情緒」的動物。情緒便是我們的「感覺」,人常跟著感覺走,故有喜怒哀樂,憂悲苦惱的產生。

感覺絕大部分,都是不好的;一般人常誤認感覺是自己,所以人生過得不快樂,生活過得不愜意。又為何感覺不是自己呢?因它時好時壞,變化無常,故不真實,應趁早看清此真相,不要再被它愚弄!

我們要如何看清?當感覺升起時,把它當成觀察的對象,不要跟它起舞,然後專注感覺的變化,“生起、沸騰、淡化、消失”,此念頭滅後,很快又會攀緣其他的情境,心念生滅不息,永無止境…

透過觀察,便能瞭解外境及心境的關係,以及之間的變化;時間久了,自然就有功夫,便可體會心經所言:「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的境界了。

【學習心得】

《如是生心》

文/心安


  最近這幾年的生活非常的簡單、規律,活動的範圍不大,走同樣的路,做同樣的事,見同樣的人,說同樣的話…,不同的是,內心好像有一絲絲東西在蠢蠢欲動,是在醞釀、在轉化、在蛻變…。

  再次上山整理環境,接觸的都是老同學,只是平常互動不多,但是在工作當中,發覺自己不斷的說錯話、做錯事。話一說出口、馬上知道錯了,事情做出來、就知道不對了,但都為時已晚,覺察得太遲了!為什麼不能在起心動念之際覺察呢?-因為「失念」吧!心念並非時時都在。

  在靜態中,譬如聽課、打坐,妄念生起、容易察覺,甚至打拳時,稍一閃神,就打錯了。但是在工作當中,只想到要把事情做好,注意力都在外面,慢慢的摸到訣竅了、事情做順手了,才發現自己雖然很專注,但是太用力、太刻意,所以身體僵硬、肌肉緊繃,其實可以放輕鬆的。試著放鬆、放鬆、再放鬆以後,才感覺跟打太極拳一樣,身安、心定、神靜,念念分明、清清楚楚,然後可以收放自如。

  我們不習慣在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當中觀察自己的念頭,這念頭要不是妄念紛飛就是相續不斷,同時生起很多錯綜複雜的情緒。當念頭生起,看著它生起,讓它過去,它會消失,不要起情緒、不要去追究、不要下判斷,只是觀察。每一念都如是觀察!-這是最近開始在練習的功課。

  一個白天在山上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那叢刺竹的長刺盡可能的鋸掉,經過了好多人的努力,不再有刺的竹、顯得多麼柔順可親。可是刺還會再長,要不斷的修。自己眼中的、心上的芒刺有沒有在修呢?-這也是要不斷練習的功課啊!

  下山之前登上後山,眼前是群峰環繞的山谷,暮色漸漸蒼茫之際,蟲聲唧唧,一聲起一聲滅、一聲再起一聲再滅…,微風輕輕的吹拂,風來了風過去了、風又來了風又過去了…,只是這樣、安住在當下的覺知。

  上山,其實是一種心靈的洗滌!
 

《道場感言》

文/禪境

                         

        志成師兄提供購置了已十年、約三甲的山坡地,每天上山與師父研討規劃,親自參與勞務出力,身體累到感冒又閃腰,昨晚又上山督陣做最後的完成事宜,令人感佩合掌讚嘆;許多師兄姐利用課餘休閒時間不辭辛勞,做些生平都未曾做過的粗活,如鑽地、打洞、油漆、整地…等等,真是令人讚嘆不已;師父更是日夜籌畫,捲起袖管、拿起鋤頭一起作務,用最省錢的方式、最精實的人力,在同修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與師父智慧規劃下,以四個半月的時間,禪心學苑終於由網站道場,發展成為實際的修行道場,完成師父出家弘法的心願,為眾生建立了一座儉樸又不失莊嚴的修行道場,相信人天共表讚嘆。

  民國九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適逢教師節暨中秋佳節,在上午9點28分揭幕,『禪心學苑』銅製的四個大字映入眼簾,同修們歡欣鼓掌之下正式啟用,經過禮佛、誦大悲咒、灑淨、讀誦金剛經、師父開示並詮釋【百丈禪師叢林清規】,儀式於11點30分圓滿完成,在庭園中和樂用過豐盛的午餐,有人急於踏上歸途回家過節,有人在山上與師父歡度中秋,盡一份教師節學生的本分。我離開了道場,內心為師父獻上深深的祝福 。

  修行過程中,我們希望有屬於大家共修的道場,瑞成書局免費提供了市中心約八十坪,已裝修好的場地,晚上上課時,大家能夠由解門下手,研讀經義、建立正確的知見;但是平時似乎忘了當初成立這個道場的理念與自我期許,人際互動之間不免有許多摩擦與是非。今天師父語重心長的提出【百丈禪師叢林清規】,因為內心非常清楚,人和是禪門興盛的龍象,別忘了「十方道場」是屬於大家的,任何人都不是主人,不要隨便自以為資深去指使別人做事,更不該以自己主觀的概念與人爭辯;長幼有序、敬老尊賢是做人基本道理,而今天我們學佛以師兄相稱,是提醒我們內心是眾生平等,而事相上該了了分明,許多人錯用佛意,不懂得互相尊重;心口如一時出口是智慧,我們卻口是心非出口就傷人,禍從口出造罪啊!

   修行在生活,處處是道場,時時是道場,隨地是道場,當下是道場,明白此理,何來紛爭?何來是非?今天師父開示,提出【百丈禪師叢林清規】,我們該懺悔、當警惕!適逢教師佳節,許多人發心供養師父,供養師父的身,更要供養師父的心-如說修行、依教奉行。

閱讀 4703 次數
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