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一, 19 六月 2006 17:09

將妄心止息

作者  釋達觀


世上快樂的人很少,而痛苦的人卻是很多;世上覺悟的人更少,而迷失的人卻是更多。

一般人常覺得,心煩躁、雜亂、無奈、無聊、痛苦、憂鬱、悔恨……,不斷的讓內心來折磨自己。有時消沈,有時振作;有時失望,有時希望;有時痛苦,有時快樂;有時無理,有時明理;有時瞋恨,有時慈悲;有時變魔,有時是佛;有時是迷,有時似悟。啊!心中的起伏,何時能止息!

為何「真心」總是做不了主,而由「妄心」所掌控呢?又為何「情緒」總是勝過「理智」,而由「非理性」主導「理性」呢?那是因為,只聽聞佛法,從未進入實修的緣故呀!

飯不是用想的,是要去吃;澡不是用看的,是要去洗;悟不是用說的,是要去行。吃飯用想的,不能止餓;洗澡用看的,不能除垢;悟道用說的,不能見性。所謂:「迷人口說,智者心行。」聞而不行,只是「佛學知識」;聞而能行,才是「依教奉行」。

依什麼?依「四聖諦」,明「因緣法」,遵「八正道」,行「六波羅蜜」。

一、妄心苦的狀態有那些呢?歸納起來有六項:
1、心不安。2、心不定。3、心不平。
4、心不願。5、心不滿。6、心不順。

二、為何有此現象?
1、心不安。其原因為:不該為而為,故歉疚;該為而不為,故不安。
2、心不定。其原因為:因貪求過多,故不捨;無明確方向,故不定。
3、心不平。其原因為:人對不起己,故有恨;己不明事理,故不平。
4、心不願。其原因為:有好惡之別,故不甘;非己所願為,故不願。
5、心不滿。其原因為:事對己不公,故有怨;人對己不敬,故不滿。
6、心不順。其原因為:事不如己意,故失望;行常遇挫折,故不順。

三、儘快降伏其心。
當身體觸電之時,您一定馬上抽離;當火燒到身上之時,您一定馬上熄滅。因此,當我們的心已失去了清淨,就應當下將它止息!而非使它燎原。

四、如何止息妄心?
無明,故有生死輪迴;無知,故有憂悲苦惱。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因緣總是彼此牽扯、互相影響。

所謂:「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故當「精進」修行,降伏其心。

戒者: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要守五戒,行十善道。說話「正語」,做事「正業」,做人「正命」,以達心地無非之處。

定者:於境界中,自淨其意;要觀己過,不論人非。時時「正念」,處處「正定」,以致心地無亂之境。

慧者:觀諸法相,緣起性空;五蘊本空,六塵非有。建立「正見」,深入「思惟」,以到心地無癡之臻。

修八正道,乃可自覺;行六波羅蜜,方可覺他;證無智無得,覺行圓滿,則成佛道。

以上所言,若暫時不能契入,則奉勸諸位行者,審視自己的條件、功夫,按照個人的程度老實練習。先以動制動,如讀經、抄經、念佛、拜佛等。

舉讀經來說:念時,妄心不斷,有散亂、有急躁、有妄想、有昏沈、有惰性、有習氣……直直念下去,一一降伏。但需要長時間,其效用乃大,故建議讀大部經,像《華嚴經》、《法華經》、《楞嚴經》,此三本大經是很好的選擇;可發願讀誦百遍,一則懺悔業障,二則降伏妄心,三則一門深入,四則修根本智。

老子言:「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我們遇到挫折,怎可自我放棄呢?怎忍心勞駕世尊,常應化於娑婆,來度眾呢?普賢菩薩曾發大行願:「虛空界盡,我願乃盡,而虛空界不可盡故,我此願無有窮盡。如是乃至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願乃盡,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願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其菩薩精神,任何人皆會感動。

故不論逆境如何現前,罪業如何深重,只要一念覺醒,便入聖位!不要氣餒,不要沮喪,更不要放棄!佛子呀!

 

閱讀 9113 次數
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