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銘》總綱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一、至:極致、徹底、究竟。例,止於至善。
二、道:
1、從事上來解:即是「路道」。例,志於道。解脫道。菩薩道。
2、從理上來解:即是「真理」。例,朝聞道,夕死可矣。藉教悟宗。至道無難。
3、從學說來論: (1)儒學/偏重人道 (2)道學/由天道談人道 (3)易學:天道、地道、人道之變化的關係 (4)佛學/六凡四聖十法界。
三、至道:究竟實相
1、多聞:1東西哲學 2 儒釋道耶回 3佛(十宗、空有、唯名、唯識、唯心) 4禪宗。
2、深思:萬有起源、存在、意義、作用。
3、修觀:1身(根) 2心(識) 3世界(塵)
4、親證:本來面目,中道實相。
四、無難:
1、《涅槃經》:「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可成佛。」《梵網經》:「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
2、龐蘊居士,一家三人皆悟道。有日龐蘊曰:「難難難,十擔芝麻樹上攤。」龐婆就話:「易易易,百草頭上祖師意。」靈照女就說:「也不難,也不易,饑來吃飯,睏來眠。」
龐蘊悟道之後,將所有錢財投落江中,別人問他:「為什麼不拿去做好事?」他說:「好事不如無事」。
龐蘊居士臨命終時候說:「但願空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
3、古德:「大道至簡」。繫辭:「一陰一陽之謂道…百姓日用而不知。」禪宗名言:「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1)日月星(2)山地海(3)雲水風(4)草木花 (5)動植礦(6)男女老少(7)有情無情(8)有形無形(9)身心境。
五、唯嫌:唯,只有。嫌,嫌棄、妄想。
六、揀擇:分別。
1、妄分別:《華嚴經》云:「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2、善分別:《維摩經》云︰「外能善分別諸法相,內於第一義而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