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無相)→名(無名)→想(無欲)→心(無求)→迷(無二)
一、莫起分別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毫釐有差,天地懸隔;欲得現前,莫存順逆。違順相爭,是為心病;不識元旨,徒勞念靜。
二、勿落兩邊
圓同太虛,無欠無餘;良由取捨,所以不如。莫逐有緣,勿住空忍;一種平懷,泯然自盡。止動歸止,止更彌動;唯滯兩邊,寧知一種。一種不通,兩處失功;遣有沒有,從空背空。
三、息妄顯真
多言多慮,轉不相應;絕言絕慮,無處不通。歸根得旨,隨照失宗;須臾返照,勝卻前空。前空轉變,皆由妄見;不用求真,唯須息見。
四、不住真妄
二見不住,慎勿追尋;纔有是非,紛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萬法無咎。無咎無法,不生不心。
信心銘/第十講
(一)、斷妄為本
憨山大師:「聖人教人以安命,佛教人以隨緣,其道一也。安命則一毫不必強為,隨緣則一念不容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