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實踐76
一、離相亦離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一)、福慧圓滿:上求佛道是修慧,下化眾生是修福。
(二)、離相非滅:佛說無相,只是教人離相,不是教人滅相。
六祖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三)、理事無礙/石頭希遷《參同契》:「執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
1、「参」,是指参差不齊的萬事萬法,即森羅萬象,各守其位,互不相犯,是事。
2、「同」,意為萬法雖殊,同歸真如、本性、本體,是理。
3、「契」,是指現象眾事與本性之理之間,相互契合,圓融無礙,也就是理事無礙。
(四)、不斷不常:發無上菩提心,要修行菩薩道,不應於佛法上生起「斷滅」之「見」。古德說:「寧教執有如須爾,不教著空如芥子。」常見斷見皆邪,不斷不常乃正。
二、無住福勝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一)、菩薩證悟:前文「若人…以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用布施」,此為「若菩… 持用布施」。此菩薩較量功德,非凡夫較量福德。
(二)、修慧無我:證得無生法忍,勝於七寶布施。菩薩不受福德故。
(三)、修福不貪:證得「無生法忍」的菩薩,廣修福德,但不生貪著福德之心。「忍」,即智慧的認透確定,即智慧的別名。經論說:發心信解名「信忍」;隨順法空性而修行,名「順忍」;通達諸法無生滅性,名「無生忍」。
1、生忍:對眾生忍辱。何謂八風?即是生活中常會遇到的八種境界:稱、譏、毀、譽、利、衰、苦、樂。
2、法忍:對環境忍耐。寒、暑、風、雨、饑、渴等。
子思曰:「文王厄於羑里,作《周易》;祖君屈於陳蔡,作《春秋》。吾困於宋,可無作乎?」於是撰《中庸》之書四十九篇。
經生忍、法忍可,可培養「堅忍」的意志。佛經云:「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