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學/第03講
壹、增上善學:
諸佛說法次第:先說端正法,後說正法要。《中阿含經》:「如諸佛法,先說端正法,聞者歡悅,謂說施、說戒、說生天法…世尊為我(給孤獨長者)說如是法已,佛知我有歡喜心、具足心、柔軟心、堪耐心、昇上心、一向心、無疑心、無蓋心,有能有力,堪受正法,謂如諸佛所說正要,世尊即為我說苦、習、滅、道。」
四、分別善惡
(一)、分別善惡。
雜阿含1052經(佛光本1040經) 世尊告諸比丘:「有惡法,有真實法。諦聽,善思,當為汝說。1云何為惡法?謂殺生、不與取、邪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恚、邪見,是名惡法。2云何為真實法?謂離殺生,乃至正見,是名真實法。」
*十惡十善詳細可參閱,雜阿含1039經(佛光本1027經)
(二)、善惡業報。
雜阿含1047經(佛光本1035經) 世尊告諸比丘:「有惡業因、惡心因、惡見因,如是,眾生身壞命終必墮惡趣、泥犁中。
1云何為惡業?謂:殺生……乃至綺語,如上廣說,是名惡業。
2云何惡心?謂:貪、恚心,如上廣說,是名惡心。
3云何惡見?謂:邪顛倒,如上廣說,是名惡見。是名惡業因、惡心因、惡見因,身壞命終必生惡趣、泥犁中。
善業因、善心因、善見因,身壞命終必生善趣天上。婆羅門!
1云何為善業?謂:離殺生、不樂殺生……乃至不綺語,是名善業。
2云何善心?謂:不貪、不恚,是名心善。
3云何為善見?謂:正見,不顛倒:……乃至見不受後有,是名見善。是名業善因、心善因、見善因,身壞命終得生天上。」
(三)、善惡由來。
雜阿含1049經(佛光本1037經) 世尊告諸比丘:「殺生有三種,謂從貪生故、從恚生故、從癡生。乃至邪見亦三種,從貪生、從恚生、從癡生。離殺生亦有三種,不貪生、不恚生、不癡生。乃至離邪見亦三,不貪生、不恚生、不癡生。」
(四)、善惡結果。
雜阿含1051經(佛光本1039經)有生聞婆羅門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曇!所說此、彼岸。云何此岸?云何彼岸?」佛告婆羅門:「殺生者,謂此岸;不殺生者,謂彼岸。邪見者,謂此岸;正見者,謂彼岸。」
(五)、世俗善人。
雜阿含91經(佛光本1150經) 有年少婆羅門,名鬱闍迦,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俗人在家,當行幾法,得現法安及現法樂?」佛告婆羅門:「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現法安、現法樂,何等為四?謂:方便具足,守護具足,善知識具足,正命具足。
*在家四法得此生安樂:
1 方便具足:謀生技能。何等為方便具足?謂:善男子種種工巧業處以自營生…《論語》子曰:「志於道(心),據於德(己),依於仁(人),游於藝(才)。」
2 守護具足:保護財產。何等為守護具足?謂:善男子所有錢穀方便所得,自手執作,如法而得,能極守護…
(1) 雜阿含1283經(佛光本1280經) 彼天子說偈問佛:「云何人所作,智慧以求財,等攝受於財,若勝若復劣?」爾時,世尊說偈答言:「始學功巧業,方便集財物,得彼財物已,當應作四分,一分自食用,二分營生業,餘一分藏密,以擬於貧乏。」
(2) 其他佛經的理財觀念:
甲、四分法:一日常生活費用;二工商投資;三供養僧人;四儲蓄以防急需。
乙、四分法:一供養父母﹐撫養妻子;二補助僕傭屬下;三施予親屬朋友;四事奉沙門。
丙、波斯匿王:「我今願以財物庫藏金銀之屬分為三分,一分奉施如來世尊及比丘眾,一分施與舍衛城中貧窮苦惱無依怙者,一分財物留資國用。」
3 善知識具足:親近善友。何等為善知識具足?若有善男子不落度、不放逸、不虛妄、不凶險,如是,知識能善安慰,未生憂苦能令不生,已生憂苦能令開覺;未生喜樂能令速生,已生喜樂護令不失…《周易·繫辭》:「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而后天助之。」
4 正命具足:量入為出。云何為正命具足?謂:善男子所有錢財出內稱量,周圓掌護,不令多入少出也,多出少入也…善思賺錢是為了什麼?
婆羅門白佛言:「世尊!在家之人,有幾法能令後世安,後世樂?」佛告婆羅門:「在家之人有四法能令後世安,後世樂,何等為四?謂: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慧具足。
*在家四法得後世安樂:
1 信具足:淨信三寶。何等為信具足?謂:善男子於如來所得信敬心,建立信本,非諸天、魔、梵,及餘世人同法所壞…
2 戒具足:持守五戒。何等戒具足?謂:善男子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
3 施具足:清淨布施。云何施具足?謂:善男子離慳垢心,在於居家行解脫施,常自手與,樂修行捨,等心行施…
4 慧具足:解脫智慧。云何為慧具足?謂:善男子苦聖諦如實知,習、滅、道聖諦如實知…
(六)、出世善人
雜阿含1147經(佛光本1130經) 佛告大王(波斯匿王):「經常磨迮,謂:惡劫、老、病、死,磨迮眾生,當作何計?正當修義、修法、修福、修善、修慈,於佛法中精勤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