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降心離相→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二、得記離相→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
三、感報離相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註:法身有二義:凡夫有障,名在纏法身;諸佛離障,名出障法身,此二身不一不異。報身有二義:自報身,修因證果,自度已竟;他報身,法身現報得之相,原為利他,此二身不一不異。法身報身,亦是不一不異。性相有別,故不一;實是一身,故不異。
三身,大乘佛教理論中佛具有的三種身:「身」即聚集之義,聚集諸法而成身。
1、應身(變化身),是諸佛為度化眾生,實行四攝法而權現世間的色身,如釋迦牟尼佛之肉身。
2、報身(受用身),是諸佛所修功德感報之圓滿色身,一般來說,常居色界四禪天頂——色究竟天,為入初地以上菩薩現形說法。
3、法身(自性身):部派佛教以戒定慧及解脫、解脫知見為「五分法身」。《雜阿含638經》:佛言:「云何?阿難!彼舍利弗持所受戒身涅槃耶?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涅槃耶?」;大乘佛教稱聲聞、獨覺所證為「解脫身」,而以佛果所證最清淨法界、諸法實相、法性真如為「法身」。並謂此法身不生不滅,無二無別,常住湛然,名為如來藏,遍在諸眾生身。且主張觀諸法空,是為見佛法。
此三身之關係,如月之體、光、影,稱為一月三身。具體言之,法身之理體是唯一、常住不變,故以月之體為喻;報身之智慧由法身之理體所生,能照明一切,故以月光為喻;應身具變化之作用,從機緣而現,故以月影映現水面為喻。
六祖說:「三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若離本性,別說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