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二十一祖波修盤頭曾經是一個很精進的修行人,他日中一食,常坐不臥,且六時禮佛,清凈無為,知足常樂。他這麼精進,弟子也很多,二十祖的祖師闍夜多尊者為了度他,便去問他:「你是如何修行的?」二十一祖很清楚地回答二十祖,自己是如何精進修行的。二十祖卻笑他:「你不會修行。你這樣修行,累劫沒有辦法證道。」
修,不是叫你累積什麼。但是,很多人的概念都有一個東西可以累積。人們認為:「我修,就是要去掃除什麼。」然而,累積什麼不太對,掃除什麼也不太究竟。佛門有一副對聯:「空門無須關,凈土不須掃。」空門、凈土講的不就是你的心嗎?天堂在哪裡?天堂在我家,凈土在我心。東講西講,講的就是那個本來面目,那一個本源清凈的佛。那是什麼東西?後面公案會談到。他若是懂了,也親證了,接著他要做什麼呢?做五堂功課,他比你還認真,因為他時時刻刻內心是清凈的。比修行,你修不過他,因為你有東西修,他連修的概念都沒有。
二十一祖是修行人,當別人嘲笑他,他也不生氣。他的弟子卻受不了,跳出來說:「你怎麼可以這樣侮辱我們的師父?」他們又問:「我的師父已經是這麼精進的修行者了,你卻嘲笑他,那你都怎麼修呢?」二十祖便講了一首偈:「我不求道,亦不顛倒。」
二十祖為什麼不用求道呢?沒有病,需要看醫生嗎?沒有迷,需要悟嗎?沒有無明,需要破無明嗎?所以,你要看你自己:你的內在會幻化很多東西,讓你很塵勞。你會感覺到你少了什麼,所以你就一定要去填補什麼;或者,你感覺到你多了什麼,你就想去除什麼。你覺得你減少智慧,所以你需要去增加智慧;你覺得你業障很重,所以你需要去消業障;你覺得你的貪嗔癡很重,當然你就要消滅你的貪嗔癡。
我一直在談一個觀念:阿賴耶識有很多的種子,但是阿賴耶識放在哪裡?那些種子又存在哪裡?我為什麼要常常談這個概念?我不是要談這個概念對不對,而是請你再體會一下,體會一網打盡,也沒有打盡的東西。即:你不要一直覺得你怎麼樣。
六祖講得很清楚:「心平何勞持戒。」你在害怕什麼?假設你不犯戒,你需要持戒嗎?你也不要覺得戒是囉嗦的。戒有障礙到你嗎?你在開車的時候,會不會覺得紅綠燈是囉嗦的呢?很多人都希望最好不要有紅綠燈。沒有紅綠燈,車子能開嗎?應該還沒開到目的地,車子就會撞到。
你把佛法的概念先放一邊,你先問自己,你到底發生什麼事,你怎麼了。我們常常看到一個人不快樂,也沒有發生什麼事,他就是悶悶不樂。你問他怎麼了,他不是不願意說,就是講不出所以然。你一定要覺得你是個怎麼樣的人嗎?比如,做善事,絕大部分人都不是真善,有的只是因為想彌補過去的不善。從個人一直到企業,我們的內心世界到底發生什麼事?有時候你去造業,你真的想做壞事嗎?其實不是,你只是想發洩你的不滿。你覺得你被人家傷害了,所以你透過做壞事平衡自己的內在而已。你好好地看,我不是叫你去看別人,而是看自己:看自己為什麼造惡,為什麼造善,當你不造惡、造善的時候,內心為什麼還不安。
聞後思惟:你拚命修行想得到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