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四, 17 十一月 2022 20:42

暢談六祖壇經(1275)依言背義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汝今依言背義,以斷滅無常及確定死常,而錯解佛之圓妙最後微言,縱覽千遍,有何所益?

  行昌忽然大悟,乃說偈言:因守無常心 佛說有常性
「汝今依言背義,」佛所說的話,變成文字就變成經文,行昌讀了經文,反而違背了佛意,自己都不知道。連行昌這麼認真的人,都會誤會經典。像我們這種不認真的人,根本不懂,連誤會的機會都沒有,人家拜就跟人家拜,人家說做什麼,就跟人家做什麼。「以斷滅無常」此是斷見;「及確定死常,」此即常見。對於無常與常的概念不通達,即體用、性相不通,體相用不圓滿,所以叫做「斷」,叫做「常」,各執一邊。

  「而錯解佛之圓妙最後微言,」你理解錯誤了,就沒辦法體悟到世尊最圓滿、最微妙、最奧妙、最深不可測的說法及道理。「圓妙」就是整體,就是彼此,它是既同又不同。哪裡同?從本體的角度談,什麼都同;從現象跟作用來講,則有因緣變化之不同。但是,此二者本身又是交錯在一起的,故是錯綜複雜的。但你都要瞭解,這叫「圓妙」。「最後微言」,因為是遺教經。

  你如果不明白佛法真實意,「縱」使閱「覽」經典一「千遍,」你也不會懂,「有何所益?」我們講經,不是要一句一句翻譯給你聽,而是告訴你,佛法到底在講什麼,一點給你點開。你讀佛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破你的執著;如果你不破執著,你就是在耽誤自己。

  你不要一直讀《壇經》,讀很多遍,卻沒有改變,這樣讀一點意義也沒有。讀經典,你讀對還是讀錯,你看看自己的身口意就知道了,不需要別人來告訴你。讀一本經之前,請你先確立這一本經在說什麼,這比你一直埋頭苦讀更為重要。如果你沒有抓住重點,你用功下去是有問題的。

  聽完六祖的開示,「行昌忽然大悟,」因為他已經知道六祖為什麼這麼說了。我們要隨喜讚歎。「乃說偈言:因守無常心 佛說有常性」:關鍵在於「守」字,「守」即是執著。行昌的這句話表現出的內涵是:「在我還沒有學佛法之前,我的內心充滿無限的執著。而當我讀了佛法,我卻又執著了這些名相。」而佛說這些名相,其實是應機說法:因為眾生執著常,故才說無常;因為眾生執著無常,故才說常。同樣的道理,因為你惡,我才叫你改惡向善;當有一天,你說你是個很善良的人,我就告訴你:「你說自己善良,那就是不善良。

  佛並不僅僅只講了無常這個名詞,他也說心、空等名相。無論佛怎麼講,千經萬論,三藏十二部經典,東講西講,就是叫你不要執著,他用他的方式來破你的執著。這兩句話你要會解釋,否則你自己去看白話文,你也不知道怎麼解釋,這兩句話已經把佛要表達的東西跟你講了。

聞後思惟:你有從破執著的角度來學習佛法嗎?

 

閱讀 237 次數
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