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三, 10 五月 2023 19:25

暢談六祖壇經(1356)成就在心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有人問我:「師父,只要是人,就一定要學佛法嗎?」我說:「不一定。」他本來以為我是出家人,出家人賣的產品當然是佛法。我卻偏偏老王種瓜不賣瓜,我賣的是你想吃的。我種的雖然是絲瓜,但是如果我有其它東西,我也可以賣給你。有人這樣問我,我只會反問他:「你有心事嗎?你有困惑嗎?你有煩惱嗎?你有怨恨嗎?你有不安嗎?你自在嗎?……」他的內在這些狀況全部都有,那我會問他:「你該應該辦呢?」他就會說:「師父,你可以慈悲教教我嗎?」這時候,不是我要教他,而是他要我講的。你說他學不學呢?「你什麼都可以教我,你只要不教我佛法。」我就會教他沒有一點佛學名相色彩的佛法,可他完全不知道我在說佛法。

  人的腦袋就是死腦筋,會貼標籤。比如,《易解人生》、《佛解人生》及《禪解人生》,其實這些題目是一樣的,但是很多人就是有所選擇。你們想聽什麼,我就方便善巧講什麼給你們聽。所以,我不應該只知道中國文化,卻不懂得佛法;或只懂得佛教,卻不懂得世間法。如果你的智慧是紙上談兵的智慧,那有用嗎?將軍上不了戰場,算什麼將軍?廚師下不了廚房,你還能夠算大廚嗎?

  世尊曾經在《遺教經》講過:日月可以改變,四聖諦不可以改變。何以故?任何一個角度都可以讓一個人解脫。你若真懂,就一定是個解脫的人。佛法不是一直學,而是要問自己是否會。所謂會,即你自己打開了,也會用四聖諦幫助別人。我以前做諮商輔導,或企業診斷,都沒有離開四聖諦。你的問題必然有原因,你應該去解決它,所以我提出我的方法。

  從個人一直到家庭,一直到團體,一直到社會,皆是如此。國家有國家的問題,個人有個人的問題,個人形成家庭,家庭又有家庭的問題。家中的人,比如,你家中有五個不明理的人,所以你當明理。你若明理,你的影響力就很大。不問別人明不明理,要問自己。你學佛學這麼久,你明理嗎?你好相處嗎?你會生氣嗎?你會嫉妒嗎?學這麼久,還不明理,你越學,別人越不想跟你相處,你就知道你學錯了。如果你越學,很多人越想跟你相處,你又不會被他們粘住,這樣學就不會偏差。

  以上所講,皆是二乘人的知見,即是相對法。只要是相對的,一定是用對治的概念,就必然是有修有證。這樣的修行,一定需要長時間。但是,他修行到最後的那一剎那,我們說他真的滅苦、破無明,這是指透過這些方式,他不見得會悟道。

  所謂老實修行,重點在於老實而非修行。老實與修行不太一樣。比如,你已經參加過十次禪修,你修到什麼層次?你參加過幾百次共修,或多到不計其數。比如,你每天都誦經,或做早晚課,這些都是事,即,你確實在做修行的這件事。但是,成就的為什麼這麼少?因為成不成就不在於事,而在於心。解脫,不是開悟之後會飛,而是心沒有障礙了而已。故,重點在於心。你沒有擺平你的心,你帶著妄想、執著、有求,甚至貢高我慢的心去修行,你要修什麼?你騙不了明眼人、開悟之人。不是看你修多少,而是看你是什麼心。你是清淨心、平常心嗎?心不清淨,也不平常,你修什麼呢?這個問題就很嚴重。

 

聞後思惟:你所學的佛法實用嗎?

 

閱讀 29 次數
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