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與非對、直與曲對、
「戒與非對、」持戒之人不會講是是非非。六祖曰:「心地無非自性戒。」一個持戒的人不會去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持戒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而「非」的意思剛好相反。我們要遵守幾個基本的原則:一,不講是非;二,不聽是非;三,不製造是非;四,不傳是非。這四點都做得到,團體就會很清淨。
任何團體、道場,一天到晚都有人在講是非。最可怕的是,你明明是去學佛的,可你不但沒有學成,還破壞佛法,而且你可能沒有察覺到。你學不會,那還是你的事。你不但學不會,還破壞道場,那就很嚴重。有的人是來修福兼造罪,但是到道場幫忙,有意無意時卻會亂講是非。有人很單純、很清淨,只是來修福而不造罪。
我建議你,去道場修福報,你最好要遠離是非。若沒有能力降伏他們,你就要遠離。你只是靜靜坐著聽人講是非也不可以,因為沒有人聽,他就沒有機會說,你有造業,你是共犯,就是共業。有的人,平常聊法義都不會問,但聽到是非,他都會問,比如:那是誰?姓什麼?我認不認識?來道場多久?你為什麼問是非都問得那麼嚴謹,但問法義卻不會問。
「直與曲對、」這是一種內心的真誠,即「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一個修行人就是要老老實實、正正當當。《維摩詰經》亦有言:「直心是道場。」曲,就代表一個人的內心彎彎曲曲。直心,直可以解釋成正直。一般人對於正直的概念拿捏得不好,所以,我很習慣把直心解釋為真誠、真心。
一般人對人不真誠,就叫做曲。我們為什麼不能真誠待人呢?我們很害怕別人陷害我們,很害怕別人瞭解我們。因為有這樣的概念,我們的心似乎沒辦法很真誠、毫無掩飾地對人家表白。這些概念,都是來自於你錯誤的知識、經驗,好像你對人越坦白,別人就會笑你傻。很多人都把很多名相解釋錯誤,認為:「我對你坦白,會被人家騙。」好像坦白與欺騙連在一起。或:「我對人坦白,會讓人笑我,讓人瞧不起我。」
我對你好,是一種真誠的流露;我做錯了,我也能真誠地懺悔。這些事本來就那麼自然,是什麼扭曲了我們,讓我們變得這麼不自然呢?這就是錯誤的經驗。你不要以老賣老,因為你內在有很多錯誤的經驗。當人們在傳承的時候,有的人是把錯誤的經驗傳承下去,而不是把正確的經驗傳承下去。
有的人解釋直心:我有什麼就說什麼。其實,這不叫做直心,而是不識相,台語稱之為白目。真誠的心,怎麼有可能傷害別人?你講話會傷害別人,就不能叫真誠。如果你說:「師父,我對他很真誠,我真誠地揭發他的隱私。我很真誠,有什麼話就說什麼話,也不拐彎抹角。」那就不是真誠。如果你要真誠地與別人溝通,你應該這樣講:「我有一個看法,我不知道是對還是錯,我可不可以用我觀察你的看法來與你溝通一下。」他說可以的時候,你才能夠談出來。但是,一般人講話不會這樣講。如果你直接了當地講,別人不能接受,你不但幫不到他,而且還會造罪。你認為真誠的話好像很單純,它本來是很單純的表現,但是你卻已經忘了。
聞後思惟:你能回歸真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