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五, 10 十一月 2023 16:16

暢談六祖壇經(1493)何因何緣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能善分別相 第一義不動你「能善分別相」,分別動靜真假,就是知緣起,你就能夠「第一義不動」,即是證悟空,自性不動,自性不被影響。如果你對空完全不明白,你就會學錯了,因為你沒有依有明空,你會空談、空說、頑空、取空或看空。你要知空,一定要知「有」。很多人以為知「有」就是要先學唯識,之後再學般若。

  「有」,不一定是唯識。知「有」,即你要明白緣起的現象,其實這很難懂。因緣所生法,因緣即緣起的現象。緣起的現象,沒有單一性,沒有不變性。接著,你才談空,你才能真正不執著。談智慧,最容易談的就是《般若經》。但是,有很多學般若的人一點智慧都沒有,比沒有學佛的還愚癡。如果你讀了《壇經》,沒有智慧大增,就代表你對現象根本不瞭解。 你們要先學「有」。一件事情的發生,必然有因、有緣。以你的身體而言,比如,你的身體為什麼健康?如果你說:「沒有辦法,我就是天生麗質,福報好。」你這樣講就很籠統。你說:「我早上要來上課,我覺得我身體很不好。」這是何因何緣呢?你說:「六祖來托夢,所以我睡不夠。」那是你亂講。

  你的身體為什麼健康?你的身體為什麼生病?你今天為什麼身體比較差?你今天為什麼精神比較好?你真的都知道嗎?當醫生的,都不見得搞得清楚。我們卻非如此,只是說:「我的身體很好。」或:「我的身體很差。」就結束了。一般人談事情都是談結果與現象。比如,你來上課,我看到你問:「你今天精神為什麼這麼差?」你說:「就是精神不好啦!」我問你:「你今天精神為什麼這麼好?」你會說:「因為要來上《壇經》。」你都不探討因緣。有言道:「凡夫畏果,菩薩畏因。」因緣是很深的。不懂因緣,你不要談性空。《壇經》學了快六七年,你為什麼還是笨笨的?這是何因何緣呢?因和緣其實都是緣,因是主要的條件,緣是次要的條件,都是針對果而言的。沒有依教奉行是緣,不論是身心境,主因是心,即是你沒有真正發菩提心。

  我們會成功與否,就在於我們是否下決心。你發生任何事情,不論是家事、公事或私事,都沒有離開因果。你為什麼有那麼多煩惱?就是,你為什麼有那麼多現象?這些現象永遠困擾著你,因為你不懂因緣。學佛的被沒有學佛的打敗,就好像你們每個月都去練習騎馬,但沒有練習的卻比你們騎得好。如果你能從因果上解決,你縱使不懂空,你也一定比社會上的人優秀很多,而且你馬上會變得很有智慧。比如,奇怪,這個孩子是我養的,我為什麼不知道他在想什麼?先生是我選的,他為什麼常常跑出去呢?沒有學佛時愚笨,學了之後為什麼還是會被騙?這些問題你就能看得很明白。


聞後思惟:你能看懂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嗎?

 

閱讀 158 次數
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