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三, 15 十一月 2023 19:15

暢談六祖壇經(1497)言下相應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對方與你「言下相應」,「即」可與之「共論佛義」。這一段,我感觸很深。話一談下去,我就知道對方有沒有修。我們難得聚會在一起,當然要共論佛意。為什麼論到最後悲心不生、瞋心越長呢?就是不知道關鍵何在。我很喜歡和別人聊天,也很喜歡聽別人講話,因為我很容易體會這種關鍵。言下相應,即和別人在一起,要以別人為主。當別人講頓,我就跟他講頓;當別人講漸,我就跟他講漸;當別人講宗,我就跟他講宗;當別人講教,我就跟他講教;當別人講空,我就跟他講空;當別人講有,我就跟他講有;當別人講心,我就跟他講心;當別人講方便,我就跟他講方便;當別人講究竟,我就跟他講究竟;當別人不跟我講佛法,我就不跟他講佛法。

  你真懂,和別人在一起,你可以學到很多。別人只是要跟你閒聊,你就陪他閒聊,不用那麼嚴肅,要讓眾生歡喜。 「雖有所學」,你自己有你自己的因緣,所以你學了自然有自己的知見與看法。但是,有因緣跟別人在一起,「願聞他緣」,你為什麼不聽聽別人怎麼講呢?聽別人講,有很大的好處。成語講「願聞其詳」,經典講「願樂欲聞」。所以,你要跟我談,我很高興、很樂意。彼此交流,你不要變成彼此較勁。終歸究竟,談法義,談到最後,我們還是要談到最究竟、最了義的,否則就是戲論。很多人談天都只談支離破碎的東西,而沒辦法深談他要表達的一個觀念。

  我禮拜一去講堂,但跟我聊過天的人都發現一個問題:聊一個觀念,我可以聊一天,不會跳來跳去。但問題是,這樣的人很少,每次跟我談,都談十幾個觀念,而沒辦法一個觀念一直談。所以,觀念始終沒辦法深入。與別人交流的好處在於:一,去邪歸正。最怕的是,你自己有邪見,你學佛就很糟糕。當你跟善知識聊天,如果你能夠察覺到自己的觀念不正確,你就應該趕快去邪歸正。這個概念,如果你不明理,你不很難做到的。很多人重點沒有擺在法義,而是擺在自尊心,擺在勝負。跟人談佛法,切記,你要受益,而不是要談輸贏。你要自受益、他受益,否則也不要互相傷害。你讚歎他不會死,隨喜功德很容易。二,知權歸實。你以前知道的可能都是權法,只是離苦得樂,由此岸到彼岸,而不知道究竟。如果別人指出來,你不應該惱羞成怒,而是應該感謝他。很多人都不喜歡跟勝過自己的人在一起,內心很矛盾:「比我優秀的,我就嫉妒他;比我差勁的,我就瞧不起他。」遇到旗鼓相當的,你就說:「看起來和我也差不多。」這樣,你如何學習?三,捨偏歸圓。你所知道的不夠圓滿。佛法常講圓頓,指的是圓滿的教法。四,由雜歸一。一般人搞不清楚自己的思想,卻到處批評別人的思想,指責別人學的是不了義,自己卻什麼都沒有學。你們在聊天的過程中,沒辦法始終如一,沒辦法吾道一以貫之。你應該徹底瞭解你自己,你自己的思想觀念都搞不清楚。況且,思想觀念還是屬於有為法、現象界而已,跟你談到畢竟空,你一定會錯覺。

聞後思惟:如何交談才能自受益及他受益?

 

 

閱讀 27 次數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