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二, 06 二月 2024 20:48

暢談六祖壇經(1544)精益求精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我們的智慧被困住、被障礙住。讀《壇經》不離開心,心並不限制於哪一個部份。比如,心並不限制於事業而不在於家庭,心也不限制於外而不在於內。只要是人生全方位的,你應該知道如何處理、面對。這樣,你的書讀起來才會通達。否則,你所讀的書都是很有局限的。一般人拼命讀書,他各方面的知識、概念都要透過讀書來滿足、填補。如果他沒有讀,他就感覺自己不會。技術不太一樣,你要好好讀。但在道理的層面,萬變不離其宗,如果你真懂,走到哪裡都一樣。

  一般人,一本書拿起來,就從第一頁開始讀。第一頁包括前言,一般人以為他從頭讀到尾,大概都知道了。《金剛經》,很多人都念過一遍,從第一個字讀到最後一個字,但其實卻讀不懂。你們每一本經東看西看,卻不能夠抓住佛法的核心。

  不是你讀什麼書,而是,從什麼角度看佛法呢?這是一本書,是一個人在看一本書。這個人不對,他看這一本書是沒有用的。程度假如分下、中、上,他的程度只是下品,他看書不可能超過下品。他看書一定是按照他的水準在看,他是什麼水準,這本書就會變成什麼水準。

  看書時,你有反問你自己是什麼人嗎?你先問你自己,書才會產生作用。就像你是用什麼心來學《六祖壇經》的?你以學術的心來學習,你是不會開悟的,你只會比別人更專業;你以知識的心來學習,你也不會開悟,你只是增加了知識;你以好奇的心來學習,你也不會開悟。

  重點在於,你是什麼人,你這個人比這一本書還重要。有同學問我:「讀《心經》比較好,還是《太上清靜經》?」我說:「這兩本根本就是同樣一本。」《太上清靜經》文字也很短,等同於道家的《心經》。它們都很好,問題是你不好,所以讀哪一本都沒有用。你好,讀起來就妙用無窮。

  第一個關鍵是你,第二個關鍵是,這一本書不可以從第一個字一直讀。你首先要知道這一本書到底在講什麼,即,你要知道它的核心,濃縮再濃縮,歸納再歸納,到最後變成一個字,這一本書或這個學說就在講這一個字。如果你能夠這麼準,從今之後你看經典就不會有障礙了。

  如果要談三教或國學,就是儒釋道。儒家的經典是四書五經,以四書來講,就是儒家到底在談什麼。你把儒家的經典打開,每一句話都可以用「仁」字來解釋、切入,你就能夠解釋通。離開「仁」字,你的解釋就不通;佛家,就是「心」字;而道家,則是「道」字;《易經》就是「變」字。這四門學說,你只要懂一門,這一輩子你就可以立足一方了。

  你只要懂得儒家的學說在講「仁」,你打開儒家的經典,每一段都可按照「仁」字來解釋。四書的核心在於《論語》,《中庸》、《大學》都是後代子孫根據孔子講的話加以演繹,《孟子》是以孔子的思想為主軸。讀一本《論語》,要用《大學》、《中庸》和《孟子》來解釋,孔子的思想就講得很透徹。

聞後思惟:讀書,你能讀懂它的核心思想嗎?

 

閱讀 158 次數
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