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常講一些不正語的話,但卻不習慣講正確的語言。何謂正確的語言?肯定的話,讚美的話,安慰的話,善解人意的話,鼓勵的話,啟發的話。有心無心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能夠鼓勵別人、啟發別人。你佛法學到什麼程度?你能學到在日常生活中用嗎?從早到晚,就是這樣如實地生活,做正確的應對進退,能夠隨緣盡份,又能夠隨緣應變。
該怎麼做就怎麼做,該怎麼說就怎麼說,內心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被外界影響就是定,知道如何處理事情就是慧,本身又能夠平等對待就是慈悲。你只會背一些名相,什麼不綺語、不妄語、不兩舌,我不是叫你這樣背,而是生活就要會用。天生一張嘴,不是吃東西就是講話。所有的問題都是人與人的關係,最直接的就是語言溝通。
你們拼命學,拼命把佛法知識塞進去。讀聖賢書,都講一些廢話,講一些沒有意義的話。講沒有意義的話,一般人覺得好像無傷大雅,好像也沒有什麼罪過,別人也不會說他錯。談修行,就是要切合實際,而且那是很親切的,學了馬上就能用。你還在等什麼?你要等到開悟再開始講話嗎?我只是講其中一個例子而已。
我們都沒有符合緣起。從講話,就能夠知道你的內心世界,就能夠知道你學得好與不好。你沒有消化,所以你不能觀機逗教,你不能隨緣應化,不能針對不同的人,各種不同的狀態,依他的情形而講話。你不會講話,所以你就沒有人緣,你就不得人心,你和別人的關係就不好,別人就不會接近你,你就沒有機會弘法利生。
知過,人這一輩子最大的過失就是無知。無明,就是不明白,所以又簡稱無知,不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不認識自己是緣起無我,不認識一切眾生是因緣合和,不認識這個世界是無盡的緣起。我們為什麼會無知呢?因為沒有大徹大悟的人告訴我們。所謂鐘不敲不響,如果你不願意學習,你什麼時候才有機會聽到真理呢?學習,是人類最重要的第一步。而且,學習不只有這一輩子的事。「活到老學到老」談的只有這一世,而在人生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假設你沒有展開,你的無明一定不能破,你只會越來越無知而已。
光是來上課,不算是好學。一個好學的人,是懂得去思考,懂得請教別人。不論他思考、請教,都不可以信以為真,所以他還要去印證。要當一個好老師,一定要當一個好學生。當一個好學生不是拼命學,而且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自己懂得如何學習。很多學生跟我學了二十年,但是依舊不知道如何學習。一個人知道自己如何學習、如何成長,縱使沒有老師、師父,他也一樣會自己教自己。這樣的人不簡單,叫做自學。但問題在於,有的好學生,他的好,講好聽是配合老師,其實他是依賴老師。萬一老師死了怎麼辦呢?
上了《壇經》,就有當教授的學生寫了一篇《從般若智慧談企業管理》。所謂管理的哲學,最高的境界是自管自理,這樣才能自立、自治。不是別人透過各種獎罰制度來管你,那是你的人生,你要懂得如何自我管理、自立自強,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管理如此,學習亦複如是。你不懂得如何自我學習,你純粹聽課,要進步是很困難的。很多人,師父講了才知道,師父沒有講的就不知道。你要突破無明,首先一定要學習,學習聖人和經典的智慧。
聞後思惟:你平時是如何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