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比為凡夫、外道執於邪常,諸二乘人於常計無常,共成八倒,故於涅槃了義教中,破彼偏見,而顯說真常、真樂、真我、真淨。汝今依言背義,以斷滅無常及確定死常,而錯解佛之圓妙最後微言,縱覽千遍,有何所益?行昌忽然大悟,乃說偈言:
因守無常心 佛說有常性
不知方便者 猶春池拾礫
我今不施功 佛性而現前
非師相授與 我亦無所得
師曰:汝今徹也,宜名志徹。徹禮謝而退。
有一童子名神會,襄陽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來參禮。師曰:知識遠來艱辛,還將得本來否?若有本,則合識主,試說看。會曰:以無住為本,見即是主。師曰:這沙彌爭合取次語,以拄杖打三下。
會乃問曰:和尚坐禪,還見不見? 師云:吾打汝,是痛不痛?對曰:亦痛亦不痛。師曰:吾亦見亦不見。
神會問:如何是亦見亦不見?師曰:吾之所見,常見自心過愆,不見他人是非好惡,是以亦見亦不見。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則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見不見是二邊,痛不痛是生滅。汝自性且不見,敢爾戲論?神會禮拜悔謝。
師又曰:汝若心迷不見,問善知識覓路;汝若心悟,即自見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見自心,卻來問吾見與不見。吾見自知,豈代汝迷?汝若自見,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見,乃問吾見與不見。神會再禮百餘拜,求謝過愆,服勤給侍,不離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