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最新文章

讀書才知學問淺...

讀書才知學問淺...

  「讀書才知學問淺,觀海方知天地寬」    
書山有路勤為徑...

書山有路勤為徑...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學習之次第...

學習之次第...

  《中庸》 學習之次第 儒家之治學 「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智仁勇

智仁勇

  《中庸》 「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人生是路也是​​書...

人生是路也是​​書...

  「人生是路也是​​書 一路風雨細品讀」    
廬山煙雨浙江潮...

廬山煙雨浙江潮...

  北宋•蘇東坡《觀潮》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古今多少事...

古今多少事...

  明 • 楊慎《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文經百讀初明義...

文經百讀初明義...

  禪心達觀 「文經百讀初明義 字歷千書始見功」    

最新影音

禪心茶會 曹溪禪 2025-02-15

禪心茶會 曹溪禪 2025-02-15

  一、開場:新年祝福與聚會目的 1. 新年祝福:祝願大家新年如意、吉祥圓滿。2. 聚會目的:不是正式上課,而是以輕鬆的方式,像失散的兄弟姐妹團聚,彼此交流有意義的話題。 - 強調以利他為主,談論對彼此有啟發、有幫助的內容。 - 避免無意義的閒聊,否則會感到疲累。 二、曹溪禪簡介(影片內容整理) 1. 曹溪禪概述:- 曹溪禪(曹溪宗)是禪宗南宗的別稱,因六祖惠能在曹溪寶林寺(今廣東韶關南華寺)演法而得名,被視為禪宗祖庭。- 核心思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強調內心覺悟而非外在形式。 2. 核心理念:- 頓悟成佛:通過瞬間覺悟達到成佛,而非長期漸修。- 直指人心:佛性在每個人心中,修行靠內心反省與覺悟。- 見性成佛:認識本性,直接、非概念化地覺悟。- 修行與生活一體化:禪融入日常生活,吃飯、穿衣等皆是修行。-…
金剛經實踐 77-3 2024.06.16 午

金剛經實踐 77-3 2024.06.16 午

  金剛經實踐77 《壇經》:「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 【智愚(根器)→正邪(知見)→善惡(行為)→迷悟(結果)】 1、智愚:《中庸》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老實必成! 2、正邪:世間法,出世間。 3、善惡:身、口、意。 4、迷悟:凡聖、大小、菩薩諸佛等差異。 一、釋人無我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1、我為迷本/憨山大師:「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然佛之知見,即眾生之知見,眾生知見,即生死知見。故曰:『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斯則聖凡知見無二,而有迷悟不同者,過在立不立耳。祖師道:『若立一塵,國破家亡。』以其知見本無凡聖,但有立即有我,有我則諸障頓起,無我則萬法平沈,是知我為生死之本也。」 2、無我無見/有我,即有我人等四見;無我,豈有我人等四見。佛為眾生,方便說四見。 3、不執知見/《壇經》:「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餘。」「內外不住,去來自由,去除執心,通達無礙。」「離迷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 4、開佛知見/《壇經》:「彼既是佛,已具知見,何用更開?汝今當信,佛知見者,只汝自心。更無別佛。…吾亦勸一切人,於自心中常開佛之知見。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惡,貪瞋嫉妒,諂佞我慢,侵人害物,自開眾生知見;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觀照自心,止惡行善,是自開佛之知見。」  二、釋法無我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1、諸相虛妄/前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2、方便引導/《法華經》:「舍利弗,吾從成佛已來,種種因緣,種種譬喻,廣演言教,無數方便、引導眾生,令離諸著。」「聲聞若菩薩,聞我所說法,乃至於一偈, 皆成佛無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 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說佛智慧故。」…
金剛經實踐 77-2 2024.06.16 早

金剛經實踐 77-2 2024.06.16 早

  金剛經實踐77 《壇經》:「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 【智愚(根器)→正邪(知見)→善惡(行為)→迷悟(結果)】 1、智愚:《中庸》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老實必成! 2、正邪:世間法,出世間。 3、善惡:身、口、意。 4、迷悟:凡聖、大小、菩薩諸佛等差異。 一、釋人無我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1、我為迷本/憨山大師:「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然佛之知見,即眾生之知見,眾生知見,即生死知見。故曰:『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斯則聖凡知見無二,而有迷悟不同者,過在立不立耳。祖師道:『若立一塵,國破家亡。』以其知見本無凡聖,但有立即有我,有我則諸障頓起,無我則萬法平沈,是知我為生死之本也。」 2、無我無見/有我,即有我人等四見;無我,豈有我人等四見。佛為眾生,方便說四見。 3、不執知見/《壇經》:「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餘。」「內外不住,去來自由,去除執心,通達無礙。」「離迷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 4、開佛知見/《壇經》:「彼既是佛,已具知見,何用更開?汝今當信,佛知見者,只汝自心。更無別佛。…吾亦勸一切人,於自心中常開佛之知見。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惡,貪瞋嫉妒,諂佞我慢,侵人害物,自開眾生知見;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觀照自心,止惡行善,是自開佛之知見。」     PDF 講義  金剛經實踐 77…
金剛經實踐 77-1 2024.06.16 早

金剛經實踐 77-1 2024.06.16 早

  金剛經實踐77 《壇經》:「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 【智愚(根器)→正邪(知見)→善惡(行為)→迷悟(結果)】 1、智愚:《中庸》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老實必成! 2、正邪:世間法,出世間。 3、善惡:身、口、意。 4、迷悟:凡聖、大小、菩薩諸佛等差異。 一、釋人無我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PDF 講義  金剛經實踐 77 2024.06.16  
金剛經實踐 76-3 2024.05.19 午

金剛經實踐 76-3 2024.05.19 午

  金剛經實踐76 一、離相亦離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一)、福慧圓滿:上求佛道是修慧,下化眾生是修福。 (二)、離相非滅:佛說無相,只是教人離相,不是教人滅相。 六祖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三)、理事無礙/石頭希遷《參同契》:「執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 1、「参」,是指参差不齊的萬事萬法,即森羅萬象,各守其位,互不相犯,是事。 2、「同」,意為萬法雖殊,同歸真如、本性、本體,是理。 3、「契」,是指現象眾事與本性之理之間,相互契合,圓融無礙,也就是理事無礙。 (四)、不斷不常:發無上菩提心,要修行菩薩道,不應於佛法上生起「斷滅」之「見」。古德說:「寧教執有如須爾,不教著空如芥子。」常見斷見皆邪,不斷不常乃正。   二、無住福勝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一)、菩薩證悟:前文「若人…以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用布施」,此為「若菩… 持用布施」。此菩薩較量功德,非凡夫較量福德。 (二)、修慧無我:證得無生法忍,勝於七寶布施。菩薩不受福德故。…
金剛經實踐 76-2 2024.05.19 早

金剛經實踐 76-2 2024.05.19 早

  金剛經實踐76 一、離相亦離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一)、福慧圓滿:上求佛道是修慧,下化眾生是修福。 (二)、離相非滅:佛說無相,只是教人離相,不是教人滅相。 六祖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三)、理事無礙/石頭希遷《參同契》:「執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 1、「参」,是指参差不齊的萬事萬法,即森羅萬象,各守其位,互不相犯,是事。 2、「同」,意為萬法雖殊,同歸真如、本性、本體,是理。 3、「契」,是指現象眾事與本性之理之間,相互契合,圓融無礙,也就是理事無礙。 (四)、不斷不常:發無上菩提心,要修行菩薩道,不應於佛法上生起「斷滅」之「見」。古德說:「寧教執有如須爾,不教著空如芥子。」常見斷見皆邪,不斷不常乃正。   二、無住福勝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一)、菩薩證悟:前文「若人…以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用布施」,此為「若菩… 持用布施」。此菩薩較量功德,非凡夫較量福德。 (二)、修慧無我:證得無生法忍,勝於七寶布施。菩薩不受福德故。…
金剛經實踐 76-1 2024.05.19 早

金剛經實踐 76-1 2024.05.19 早

  金剛經實踐76 一、離相亦離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一)、福慧圓滿:上求佛道是修慧,下化眾生是修福。 (二)、離相非滅:佛說無相,只是教人離相,不是教人滅相。 六祖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三)、理事無礙/石頭希遷《參同契》:「執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 1、「参」,是指参差不齊的萬事萬法,即森羅萬象,各守其位,互不相犯,是事。 2、「同」,意為萬法雖殊,同歸真如、本性、本體,是理。 3、「契」,是指現象眾事與本性之理之間,相互契合,圓融無礙,也就是理事無礙。     PDF 講義  金剛經實踐 76 2024.05.19  
金剛經實踐 75-3 2024.03.17 午

金剛經實踐 75-3 2024.03.17 午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一、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 你們不要以為,如來在度化眾生時,會有『我應當度化眾生』的念頭。 (一)、當作之事:1 善惡分明。 2 隨順因緣。 3 做好此事。 (二)、作時之心:1 不執此事。 2 不執過程。 3 不執結果。 (三)、人生要事:1 人生 2…
醒來影片

醒來影片

從生到死有多遠 呼吸之間  從迷到悟有多遠 一念之間   從愛到恨有多遠 無常之間  從古到今有多遠 笑談之間   從你到我有多遠 善解之間從心到心有多遠 天地之間當歡場變成荒台當新歡笑著舊愛  當記憶飄落塵埃   當一切是不可得的空白人生是多麼無常的醒來  人生是無常的醒來人生是無常的醒來
六祖壇經 禪修 02

六祖壇經 禪修 02

司空山本淨禪師者絳州人也。姓張氏。幼歲披緇于曹谿之室受記。隸司空山無相寺。唐天寶三年玄宗遣中使楊光庭入山采常春藤。因造丈室禮問曰。弟子慕直斯久。願和尚慈悲略垂開示。師曰。天下禪宗碩學咸會京師。天使歸朝足可咨決。貧道隈山傍水無所用心。光庭泣拜。師曰。休禮貧道。天使為求佛邪問道邪。曰弟子智識昏昧。未審佛之與道其議云何。師曰。若欲求佛即心是佛。若欲會道無心是道。曰云何即心是佛。師曰。佛因心悟心以佛彰。若悟無心佛亦不有。曰云何無心是道。師曰。道本無心無心名道。若了無心無心即道。光庭作禮信受。
法華經概論 02

法華經概論 02

你們今天看到我下山,就代表說山上很平安,有的同學打電話給我說,師父,你有沒有困在山上,我想說因為天氣的關係,今天來上課的人可能會比較少,想不到人還是這麼多,下雨天上《法華經》是最好了,因為蓮花需要水才會開啊,我想說我們今天上《法華經》。
金剛經實踐 01-1 2014.10.19 早

金剛經實踐 01-1 2014.10.19 早

金剛經實踐 01-1 2014.10.19 早 金剛 般若 波羅蜜 經
金剛經實踐 01-2 2014.10.19 午

金剛經實踐 01-2 2014.10.19 午

金剛經實踐 01-2 2014.10.19 午 金剛 般若 波羅蜜 經
金剛經實踐 01-3 2014.10.19 問答

金剛經實踐 01-3 2014.10.19 問答

金剛經實踐 01-3 2014.10.19 問答 金剛 般若 波羅蜜 經
六祖壇經_台北 02-1 2009.05.24 早

六祖壇經_台北 02-1 2009.05.24 早

  大師告曰:善知識!總淨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大師良久,復告眾曰: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六祖壇經_台北 02-2 2009.05.24 早

六祖壇經_台北 02-2 2009.05.24 早

  大師告曰:善知識!總淨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大師良久,復告眾曰: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六祖壇經 禪修 01

六祖壇經 禪修 01

  大師告眾曰:善知識!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法華經概論 01

法華經概論 01

今天是我們上《法華經》的第一節課,不知道昨天晚上各位有沒做一個夢,按照《法華經》裡面有記載,只要有法師在講《法華經》,佛就會派人來聽課,不知道你是否被佛派來聽課的呢?
傳心法要影音 01

傳心法要影音 01

  壹、心與自己有關 1、心與宗教無關。 2、心與興趣無關。 3、心與職業無關。 4、心與年齡無關。 5、心與道德無關。 6、心與學歷無關。 7、心與歷練無關。 8、心與地位無關。 9、心與金錢無關。 10、心與身體無關。 11、心與空間無關。 12、心與時間無關。 13、心與知識無關。 14、心與自己有關。 貳、為何傳心 不傳別法 1、心是人的核心。 2、心創造了世界。 …
傳心法要影音 02

傳心法要影音 02

  叁、傳心法源 【禪宗法脈圖】 一、乞師安心    時有僧神光者,曠達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覽群書,善談玄理。近聞達磨大士住止少林乃往彼,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堅立不動,遲明積雪過膝。祖憫而問曰:「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光悲淚曰:「惟願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群品。」祖曰:「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光聞祖誨勵,自斷左臂。祖知是法器,遂因與易名曰慧可。可曰:「諸佛法印,可得聞乎?」祖曰:「諸佛法印,匪從人得。」可曰:「我心未寧,乞師與安。」祖曰:「將心來,與汝安。」可良久曰:「覓心了不可得。」祖曰:「我與汝安心竟。」    
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