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日, 08 六月 2025 10:18

禪心茶會 曹溪禪 2025-02-15

作者  釋達觀 講述

 

一、開場:新年祝福與聚會目的

1. 新年祝福:祝願大家新年如意、吉祥圓滿。
2. 聚會目的:不是正式上課,而是以輕鬆的方式,像失散的兄弟姐妹團聚,彼此交流有意義的話題。
- 強調以利他為主,談論對彼此有啟發、有幫助的內容。
- 避免無意義的閒聊,否則會感到疲累。

二、曹溪禪簡介(影片內容整理)

1. 曹溪禪概述
- 曹溪禪(曹溪宗)是禪宗南宗的別稱,因六祖惠能在曹溪寶林寺(今廣東韶關南華寺)演法而得名,被視為禪宗祖庭。
- 核心思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強調內心覺悟而非外在形式。

2. 核心理念:
- 頓悟成佛:通過瞬間覺悟達到成佛,而非長期漸修。
- 直指人心:佛性在每個人心中,修行靠內心反省與覺悟。
- 見性成佛:認識本性,直接、非概念化地覺悟。
- 修行與生活一體化:禪融入日常生活,吃飯、穿衣等皆是修行。
- 無相、無念、無住:超越形式、雜念與執著,達內心平靜。
- 解脫與自由:最終目標是從煩惱中解脫,實現內心自由。

3. 修行方法:
- 參禪,尤其是看話禪,通過參究公案啟發智慧。
- 強調個人主觀能動性,內在覺悟是關鍵。

4. 影響:曹溪禪對後世禪宗及佛教思想影響深遠。

三、人生追求與快樂的核心討論

1. 常見的人生追求類型:
- 第一類人:滿腦子想賺錢,如何賺更多、投資更多。
- 第二類人:一輩子為子女操心,為子女當牛馬。
- 第三類人:專注於另一半,話題圍繞配偶。

2. 核心問題:這些追求的目的是什麼?
- 人活著的終極目標是快樂與幸福。
- 名利、權勢、子女、配偶等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 問題在於:人們長久活在手段中,忘記真正的目標。

3. 快樂的本質:
- 快樂不依賴外在(錢、配偶、子女、名利等)。
- 若快樂依賴外在,當這些消失時,人必不快樂。
- 真正的快樂來自內心,來自正見(正確的觀念)。

4. 活在當下的誤解:
- “活在當下”並不準確,因為過去、現在、未來皆不可得。
- 真正的關鍵是覺察內心,明白自己是否快樂、清淨、自在。

四、曹溪禪的頓悟與修行觀

1. 頓悟的意義:
- 理可頓悟,事當漸修:明白道理可瞬間領悟,但實踐需逐步進行。
- 頓悟是觀念的轉變,例如從追求結果轉為享受過程。
- 例子:講者年輕時因領悟不喜歡打麻將而改變習慣。

2. 觀念錯誤是痛苦根源:
- 不快樂源於錯誤的觀念(正見缺失)。
- 應觀察內心,發現問題所在,並調整觀念。
- 例子:追求名利、智慧、美貌等結果會帶來痛苦,應專注於內心快樂。

3. 智慧的定義:
- 智慧是清楚自己的問題並解開煩惱。
- 明白真相:一切皆因緣變化,無需執著。

4. 生活的實踐:
- 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但內心無所求。
- 例子:上班、待人接物皆應以平靜心態進行,不執著結果。
- 關鍵詞:現前即是(當下即真相)、靜待花開(順其自然)。

五、常見問題與解答

1. 問題1:嫉惡如仇,看人不順眼怎麼辦?
- 原因:內在有錯誤機制(如無法接受慢、髒、拖拉等)。
- 解決:不需強行改變,而是觀察自己的觀念錯誤(例如無法接受花謝、髒亂等)。
- 例子:龜兔賽跑,烏龜慢但腳踏實地最終勝出,說明慢未必不好。

2. 問題2:為何難忘過去的痛苦?
- 原因:人對苦的感受比樂更強烈,且常覺得過去不公平。
- 解決:明白公平與不公平是人類的陷阱,過去的苦是因緣,應專注當下改變觀念。
- 例子:推石頭雖未動,但身體變強,苦難讓人更堅韌。

3. 問題3:夢中恐懼反映潛意識執著,如何處理?
- 原因:潛意識的錯誤觀念(如對鬼的恐懼)。
- 解決:以真誠、恭敬心對待六道眾生(包括鬼神),破除錯誤認知。
- 例子:祖先與鬼只是有形與無形的區別,應平等對待。

4. 問題4:如何不討厭別人?
- 原因:討厭源於內在觀念與他人行為不符。
- 解決:不試圖改變他人,而是了解他人,放下執著。
- 延伸:討厭他人即討厭自己,應觀察內心想法。

5. 問題5:阿彌陀佛與內心的關係?
- 解答:每個人有成佛的潛能(佛性),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從心而發。
- 講者未否認外在的阿彌陀佛,而是強調內心修行可達同様境界。
- 關鍵:現前即是,眾生皆有佛性,應好好生活,隨緣盡分。

六、總結與核心理念

1. 曹溪禪的特色:
- 不講高深道理,強調好好生活,將禪融入日常。
- 禪教合一:以般若(智慧)為教,曹溪禪為方法。

2. 核心觀念:
- 快樂是目標:不依賴外在,源於內心正見。
- 觀念正確:不快樂因觀念錯誤,需觀察與調整。
- 理可頓悟,事當漸修:明白道理瞬間可悟,實踐需時間。
- 現前即是:真相在當下,眾生皆有佛性,無需外求。
- 靜待花開:順因緣,無急躁,平靜生活。
- 歲月靜好:以安穩心態面對人生,不胡思亂想。

3. 行動建議:
- 觀察內心,發現問題,調整觀念。
- 該做事就做,無需執著結果。
- 以真誠、恭敬心對待萬事萬物。

4. 活動安排:
- 結束後以喝茶、寫書法等方式輕鬆交流,體現生活禪。
- 送給大家的祝福:“歲月靜好,好好生活”。

七、補充:講述風格與氛圍

1. 輕鬆幽默:以聊天方式代替嚴肅講義,強調輕鬆、自在的交流。
2. 互動性強:頻繁與學員對話,鼓勵提問並針對問題解答。
3. 實例教學:用生活化的例子(如打麻將、寫書法、推石頭)闡述抽象道理。
4. 強調實踐:理論與生活結合,鼓勵學員觀察內心、調整觀念。

 

 

閱讀 245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日, 08 六月 2025 11:12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