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排斥別人,就是心中有障礙;
我們嫉妒別人,就是心中有自卑;
我們羨慕別人,就是心中有不足;
我們毀謗別人,就是心中有不滿;
我們輕視別人,就是心中有對待;
我們懷疑別人,就是心中有不安;
我們憎恨別人,就是心中有委屈;
我們傷害別人,就是心中有報復;
我們討厭別人,就是心中有偏見;
我們不理別人,就是心中有怨言;
我們計較別人,就是心中有吃虧;
我們利用別人,就是心中有狡猾;
我們詛咒別人,就是心中有仇恨;
我們引誘別人,就是心中有邪惡;
我們誤導別人,就是心中有愚癡;
我們控制別人,就是心中有狂妄;
我們教唆別人,就是心中有自負;
我們嫁禍別人,就是心中有恐懼;
我們恐嚇別人,就是心中有害怕;
我們侮辱別人,就是心中有傲慢;
我們破壞別人,就是心中有缺陷;
我們責怪別人,就是心中有無知。
心是無形,故言無實;心可作用,故言無虛。心是抽象,故不可得;心是無常,故不可求。心無定處,故不可尋;心無一物,故不可執。心不生滅,故常清淨;心無動搖,故本自定。心本具足,故言無缺;心生萬法,故言妙用。
六根接觸六塵,產生六識,其識因塵而認識、分別、執著、妄想、情緒等;不論是快樂或者痛苦,滿意還是不滿,都已干擾清淨的心,讓煩惱生起了。
意識是妄心,而非常住的真心。識遇境而變,情緒亦跟這受影響,時好時壞,虛妄不實,故為妄心。真心其本質是清淨無染,如鏡照物,不被物染;如空有雲,不被雲遮。其妙用是見、聞、覺、知,對一切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鏡照物,真實呈現一般。
妄心即是妄念,念有善有惡;有時起惡念,有時起善念,念即妄,故稱妄念。真心簡稱心,心無善惡之別,非善非惡也。若心是善,念念當善;若心是惡,念念當惡;若心善惡皆有,便是善惡不分;若心不知善惡,便形同草木。故此心是平等,而不妄起分別,故名為真。
心是體,念是用,知體方能應用自如;心是如,念是來,知如才能來去無住。心是主,念是客,主本常住客有往來;心是人,念是水,人觀其水水本自流。
修行者當有八種心:建立信心,下定決心,發菩提心,時時觀心,日久定心,必將明心,自然用心,一切無心。
信心是來自於了解,而不是出於口號!您要有信心去做每一件事情,並把他完成,不論是修行或者事業,都是如此。
有此信心還不夠,更要下定決心,徹底的自我改變。如何蛻變呢?讀書、進修、學習、靜坐,用此去突破您的腦袋;思考、觀察、練習,由此去改變您的講話;沉穩、隨和、輕鬆、自然,經此去轉換您的態度。決心修正自己身、口、意者,才是有希望的人。
人除了利己,也要利他,故應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菩提心。雖決心悟道,更應發心助人,這才是祥和的人生。
前面所言,信心、決心、發心皆是必備的觀念,但不透過實際去力行,一切皆是枉然,所以要把握修行練習的機會,時時觀照內在,體察心念的運作,以及我們妄生的執著。
剛開始觀心,無定力可言,常心猿意馬,忽明忽暗,不是散亂,就是昏沉;但不要氣餒,亦不可懷疑,只管觀照下去,直到日子一久,功夫加深,自然心就安定了。
烏雲終有見日之時,無明也有覺醒之刻,只要您不放棄,時機成熟,必然明白此心,見到本性。明心之後,才能用真心生活,正如《金剛經》所言:「生其心」是也。生清淨的心,自在的心,智慧的心,慈悲的心啊!
雖生此心,卻不執一物,當處生起,隨處滅盡,從此隨緣自在,自在隨緣,無心無事無境,無有一切,一切無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