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下山非有意,片雲歸洞本無心;
人生若得如雲水,鐵樹開花遍界春。
宋.此菴守淨

日出日落本乎自然,花開花謝本是常理。非人弄日,使其變化;非神主宰,讓花生滅。陰陽消長,成住壞空,是天道之循環,自然之法則,不是你我可以改變矣!
正如-流水無意往何方,只隨因緣任漂流;浮雲無心飛何處,只順因緣去飄蕩。無情如此,有情亦是,萬物如此,人事亦同。故云:「流水下山非有意,片雲歸洞本無心。」
人不知因緣,故刻意處世;因不懂隨緣,而到處攀緣,終究弄得精疲力盡,為塵勞所累。不明無為之妙,故有心造作,妄念不斷,執心越重,使得神識日益昏沈,為煩惱所苦。
若能觀雲水之道,悟緣起之理,則有意歸於無意,有心契入無心,就可隨緣而過,處處自在,故言:「人生若得如雲水,鐵樹開花遍界春。」
出家要清閒,清閒即為貴,如何塵外人,卻入塵埃裏?
一向迷本心,終朝役名利,名利得到身,形容已憔悴。
況復不遂者,虛用平生志,可憐無事人,未能笑得爾。
拾得

心無罣礙,名為「清」;念無妄想,本自「閒」。有誰能出煩惱家,便是世間富貴人,故一語道破「出家要清閒,清閒即為貴。」若不知世事如幻,故有人我之爭,無事惹事,自找麻煩,如今怎會落得「如何塵外人,卻入塵埃裏?」
不明五蘊本空,六塵非有,故要“利”來滿足於我,“名”來炫耀於世,自迷不悟,為欲所牽,正是「一向迷本心,終朝役名利。」由於欲心不斷,為得名利權勢,故虛情假意,鞠躬作揖,送往迎來,片刻不閒;縱得短暫虛榮,也已精疲力盡,如同「名利得到身,形容已憔悴。」
日不可追,因追不到;空不可抓,因抓不著。一切夢幻,因緣假和,要及早覺醒,而知「況復不遂者,虛用平生志。」人因妄想,而盲目追求;但因執著,而戀戀不捨。所以感嘆!「可憐無事人,未能笑得爾。」若知三心不可得,則妄想自除;若悟無常不可求,則執著自破。
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唐. 龍牙
以日跟年比,日是短暫的;以年跟一生比,年是短暫的;以此生跟無限的時間比,人生是短暫的。人常忽略了現在,而去想像未來;忽略了已有,而去追逐未有。故始終活在悔恨之中,常有遺珠之憾!過好每個當下,才是最重要、最真實的。
「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有朝必有暮,花開必花謝,此現象是必然的,故無須付予太多的感傷及無奈。看清它,則不為所惑;瞭解它,則不為所苦。一切境界,皆是因緣生滅、聚散離合,此是“真理”、是“道”呀!
「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萬物包含人,人是萬物之一,故花如此,人亦如此!自然有陰陽消長,人生有成敗興衰,此事本一同。
事事猶如一面鏡,鏡中之人要知曉,鏡裡鏡外皆不實,鏡破人消入性空。
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
當一個人已無時間的概念,便是活在當下;已無空間的分別,便可隨遇而安。
「偶來松樹下」,您多久沒有散步了,是否該出去走走,或許覺得還有很多事情未處理,但事實上—做得完嗎?仔細想想,事情是永遠做不完的,暫時放下它吧!走出去,去享受您的人生,不要葬身在辦公桌前。
「高枕石頭眠」,吃得下、睡得著,是有福氣的人。是什麼讓人擔心、害怕及不安呢?是我們無知的想法!使人坐立不安,寢食難眠,一切的煩惱罣礙,皆因心迷而被蒙蔽。不要在胡思亂想,胡言亂語,將身放鬆,讓心柔軟,安心的休息睡覺吧!
「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不要數日子,但要過生活,人生短短數十年,自己要好好的過,快樂的活。聰明的人,想讓日子過得更好;智慧的人,是懂過好每個日子。
想一想?如何呢?
一鉢千家飯,孤身萬里遊,青目睹人少,問路白雲頭。
布袋契此
「隨緣度日」,這四個字不簡單,我們用一首詩來說明。「一鉢千家飯,
孤身萬里遊,青目睹人少,問路白雲頭。」事實上這首詩有好幾種解釋,
看從那個角度來談;你可以從感傷的角度去看,你也可以覺得消遙自在。
所謂「一鉢千家飯,孤身萬里遊」,這兩句話談的是生活。生活事實上很
簡單,是我們慾望過多,多到讓人很辛苦。靜下心來想,“人實際上需要
的不多,想要的太多”,只要有個「鉢」就可以走遍千山萬里。出家人用
「鉢」,滋養色身,隨緣說法;在家人賺錢,養家活口,服務大眾。基本
的需求是生活,過多的滿足,便成了慾望。
生活很簡單,只要知足常樂,你就可以簡單過生活。例如,有人騎腳踏車
環遊世界,雖然沒有家財萬貫,但他卻可以做到!其原因到底為何呢?明
白自己要過的生活,只要用心處處都可以享受人生。要活下去,並不是那
麼困難,是我們把它想了太複雜。舉例來說,明天你從台中火車站出發,
用走的繞台灣一圈,不用帶一毛錢,你還是可以活著回來。諸位為什麼大
部份的人都不敢,那是以前沒有這樣的經驗,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所以不
敢嘗試。事實上我們不敢的東西很多,日久之後,這些便會形成內心的罣
礙,使人活得更苦呀!
「青目睹人少」,「青」指的是青山,你一個人走在山上,人煙稀少,那
沒有路要問誰?問白雲嗎?當然不是問白雲!白雲不能問,而是說白雲往
哪裡去,我就往哪裡去;隨風而去,就隨風而飄,白雲往哪裡飄,我就往
哪裡去。這樣的瀟灑自在,隨緣度日,所以這句話就是要我們能夠知足常樂,隨遇而安。
如何知足常樂,隨遇而安呢?
(一)不攀緣-不要去攀緣,不要想要怎麼樣。不攀緣不是叫你不做事,
而是要讓我們更專心的來做事。一件事都未完成,就想要
做其他事?所以我們有很多的事都做不好,然後再去創造
更多的事來耽擱,有哪一件事做完成呢?所以不要再攀緣
了。
(二)不逆緣-不要故意去違反因緣法則,「順天者昌,逆天者亡」,該
怎樣就怎麼樣。遇到任何的事情,請不要逃避,都面對它
、接受它、處理它,然後放下它。所以不要逆緣,不要跟
人家唱反調,不要跟人家擺架子,你沒有比較特別,特別
的是什麼“是你的胡思亂想”罷了。
(三)知因緣-這就是結論,知因緣,這樣就很有智慧。你要去了知,去
明白,你只要明白因緣,你就見到法;你只要見到法,你
就見到佛。我們一般人就是不知因緣,然後想去攀緣,就
處處違反因緣,而造成吉凶悔吝。因不明白它,所以你一
直在創造挫折的人生,坎坷的人生,或是不堪的人生,你
為什麼要走這樣的路呢?這都是由於自己的無知。
禪家能自靜,住處是深山,門外事雖擾,坐中人亦閒。

看“禪詩”請你不要看表面性,若只看一個角度,那你將不知他箇中的奧妙。
所謂「禪家」,講的就是真正懂得禪的人。一個禪者,他的內心時時刻刻都能
夠保持清淨。不論外境怎樣?不因沒有聲音才會清淨;亦非搬離此處才會清淨
;更非哪裡花香才會清淨。也就是說,他念念都能夠保持—內在的清淨。所以
說「能自靜」。
「住處是深山」,住處就是你的心。你的心深不可測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一個禪家以心為住處。金剛經云:「云何應住?云何
降伏其心?」直心就是道場,道場就在你心中,所以禪家自己能清淨,他能住
在內心的深山裡面。
「門外事雖擾」,「門外」指的是世間。簡單說,離開你的心,你就出門了。
門外就是世間,世間的紛紛擾擾很多,人、事、時、地、物,有形無形,順與
不順都一樣。所以我們今天修行,要有禪定的功夫!什麼叫禪定?處在任何時
空,不被影響,這才叫禪定。所以說「坐中人亦閒」,這個世間,一切外境,
別人對我們怎麼樣,我們內在總是悠閒的、清淨的,這便是禪者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