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四, 30 十月 2008 16:58

中國佛教面臨的挑戰與現代化之路

作者  陳星橋 出處︰香港佛教月刊498期


  雖然說佛教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積極的作用,大陸佛教欣逢盛世,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但如果佛教界不能更新觀念,努力適應國家現代化的發展趨勢,并切實加強自身建設,那麼隨時可能喪失良好的發展機遇,無法發揮出佛教應有的積極作用。當前來說,大陸佛教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下文幾個方面:

1、佛教四眾弟子的整體素質不高,佛教團體和寺院的弘法與利生工作嚴重滯後,以致多數人對佛教教理教義缺乏必要的學習與了解,迷信與功利色彩濃厚。

2、各級佛學院的規模不大,師資力量不足,教學模式單一,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局限性很大,而且至今也沒有佛教大學和佛教師範學院,因而佛教團體和寺院高級管理人才及佛學研究人才、弘法人才嚴重匱乏,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和對外文化交流的需要。

3、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寺院中信仰淡化,戒規鬆弛、追名逐利,貪圖享受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嚴重影響了佛教的形象,制約了佛教的發展。

4、由於種種原因,國家有關宗教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佛教界的合法權益容易受到非宗教部門或外來勢力的不法侵害。佛教團體和寺院的管理多數比較鬆散,面臨著其它宗教的競爭和各種封建迷信及邪教對佛教的侵蝕。

  我們知道,弘揚佛法最講究的是遵循兩大原則,一個是契理,一個是契機,要使古老的佛教在新時代能重新煥發青春,必須根據契理契機的原則,開拓出一條中國佛教的現代化之路。我認為在廿一世紀,中國佛教必須提倡人間佛教的思想,切實加強自身建設,更多地關注民眾的信仰和精神生活,積極開展弘法利生工作,扶正祛邪。

1、提倡人間佛教思想

  「人間佛教」是即世而出世、以人為本、即人成佛的一種思想與修行體系,反映了佛陀的出世本懷,是原始佛教所固有的精神。自二十世紀初葉由太虛法師提出人生佛教的理念,以後又由其學生、當代佛學泰斗印順法師詳加論證、弘揚,以及大陸德高望重的趙樸初居士的大力提倡與推動,人間佛教思想因而逐步深入人心,成為海峽兩岸佛教界的共識。

  人間佛教關注現實人生,強調人心的凈化與人格完成,而對宋元以來重視鬼神,過於關注死亡與來世的現象持批判的態度,可以說是最適合於世界現代化潮流的一種佛教思想體系。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在紀念中國佛教協會成立三十週年的報告中指出:「我以為我們社會主義中國的佛教徒,對於自己信奉的佛教,應當提倡人間佛教思想,以利於我們擔當新的歷史時期的人間使命;應當發揚中國佛教農禪并重的優良傳統,以利於我們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應當發揚中國佛教注重學術研究的優良傳統,以利於我們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應當發揚中國佛教國際友好交流的優良傳統,以利於我們積極參加增進同各國人民友好、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和維護世界和平的事業。」趙樸初居士提倡的人間佛教這一指導思想,對於佛教的恢復與健康發展,對於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協調、為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2、加強佛教的自身建設

  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貫徹執行這一必不可缺的外緣具足的情況下,佛教自身建設的好壞是決定中國佛教興衰存亡的根本內因。自身建設的重點是以戒為師,大力加強建立在具足正信、勤修三學根基上的道風建設;自身建設的關鍵在於培養佛教人才,提高四眾素質。只有這樣,佛教才能保持健康的肌體和活力,續佛慧命,弘法利生,莊嚴國土,利樂有情。

  已故趙樸初居士在中國佛教協會成立四十週年的報告中指出:當今中國佛教從自身建設來說,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中央關於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但是,在對外開放、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腐朽思想的泛起難以避免的。在這種情況下,佛教界有相當一部分人信仰淡化,戒律松弛;有些人道風敗壞,結黨營私,追名逐利,奢侈享樂乃至腐化墮落;個別寺院的極少數僧人甚至有違法亂紀、刑事犯罪的行為。這種腐敗邪惡的風氣嚴重侵蝕著我們佛教的肌體,極大地損害了我們佛教的形象和聲譽。

  為此,趙樸初居士提出:「根據當前的形勢和我國佛教的實際情況,著眼佛教事業建設與發展的未來,各級佛教協會和全國佛教界都必須把注意力和工作重點轉移到加強佛教自身建設、提高四眾素質上來。加強佛教自身建設,就是加強信仰建設、道風建設、教制建設、人才建設、組織建設。這五個方面,信仰建設是核心,道風建設是根本,人才建設是關鍵,教制建設是基礎,組織建設是保證。」

  我以為,強身固本是佛教興盛之道。在廿一世紀,佛教界依然應加強自身建設,在信仰建設、道風建設、教制建設、人才建設、組織建設乃至文化建設上大做文章,尤其是要多方面培養人才,千方百計地提高四眾弟子的整體素質。

3、弘法利生,扶正袪邪

  中國是一個大乘思想盛行的國度,因而歷代高僧大德無不以「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自勉,這既符合佛陀的出世本懷,也是廣大佛教徒的神聖職責。由於近百年來我國傳統文化受到極大的破壞,加上多年來極左思潮的影響,社會上對佛教充滿了誤解,即使在佛教內部,四眾弟子的佛教知識也非常匱乏。「法輪功」邪教剽竊、篡改了大量的佛教名詞術語,雖然錯誤百出,卻能魚目混珠,肆虐一時,教訓實在太深刻了。因此,在當今知識爆炸、信息爆炸的年代,弘揚佛法已是佛教界的當務之急。弘法當然要弘揚正法,從全體佛教或根本佛教立場出發,樹立正知正見,不能拘蔽於宗派門戶之見。至於弘法的方式,要靈活多樣,手段或工具要力求先進,要不斷開拓新的弘法渠道。在台灣,印順法師、聖嚴法師、星雲法師等開展的弘法事業堪稱典範。

  其次,應本著菩薩四無量心和四攝的精神,廣泛開展慈善公益事業。這既是學佛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推動弘法工作的一種增上緣,是佛教界服務於現代化事業的一條重要途徑,社會各界和民眾對此充滿了期待與信任。在台灣,證嚴法師領導的慈濟事業堪稱典範。

  佛教具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悠久歷史,經歷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密教的不同發展階段,形成了巴利語系、漢語系和藏語系三大語系佛教。其中,漢語系和藏語系佛教形成於中國,巴利語系佛教在我國雲南也有傳承。因此中國可說是佛教的第二故鄉,在世界上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在世界現代化、全球化的今天,如何繼承與發揚中國佛教的優良傳統,與時并進,海峽兩岸佛教界應當就此進行廣泛的交流,可以合作做很多事情。
 

閱讀 3498 次數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