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五, 17 十月 2008 07:01

誨人不倦 普度有緣

作者  轉貼


 離欲禪師一生,刻苦修行,深入禪觀,悟佛心要,而對廣大弟子,則據根機,普遍教人念佛,求生淨土。他說:「人的自力是有限的,佛的願力和慈悲則是無限的。人的自力好比微細的針,佛力則好比巨大無比的磁山。我們學佛修行,必須明心見性以求清除自身的一切諸緣障礙,再加以誠心勤力、老實念佛,接受無限的佛力接引,才是事半功倍之道」 。

 上人自行化他,誨人不倦,普度有緣,言簡而意賅,嚴肅而熱忱,剛毅而溫和,常把高深博大的佛理講得深入淺出,明曉易懂,或引佛言祖語,或談修行故事,或聯繫生活小事,稍加點撥,啟迪弟子去體悟。

  怎樣學佛修行,禪師認為:學道之要領,必須從去妄念入手,三藏十二部,可用「去妄」二字概括。妄心與真心本來是一體兩面,妄心附著於真心,妄心去,則真心自顯。古德云:「打得念頭(妄心)死,許汝法身(真心)活」,真實不虛。如何去妄?鬚髮大心,用功修行,立志了脫生死,廣度有情。同時,應時時處處檢查身口意三業,管好六個弟子——眼、耳、鼻、舌、身、意。還常舉古德修行的例子,每天身上掛一個袋子,心中起一個惡念,即撿一粒黑豆放人袋內;起一個善念,即撿一粒白豆放入,夜裡總結一天善惡念頭的多少。最初黑豆多,白豆少;以後逐漸白豆增多,黑豆減少。這樣就把修行的重點放在行上了。總之一句話,要從起心動念處腳踏實地用功夫,別無取巧之法。

 幾位初學佛的居土問:「我們的妄想雜念總是很多,怎麼辦 ?」

 禪師答覆:「你們要隨時隨地管好自己的六個徒弟。」 眾人面面相覷,「我們哪有徒弟 !」 一位居土若有所悟: 「眼、耳、鼻、舌、身、意 ?」 禪師笑道:「不錯,凡夫學道,妄念太多,猶如一塊染污了的白布,要想洗淨,不容易呀!要多唸佛,清淨身口意三業,同時多誦經禮佛,總有一天會有所悟入。」

 

閱讀 2495 次數
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