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三, 11 二月 2009 22:39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

作者  聖嚴法師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知恩報恩為先,利人便是利己。
 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忙人時間最多,勤勞健康最好。
 佈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
 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提放自如,是自在人。
 識人識已識進退,時時身心平安;知福惜福多培福,處處廣結善緣。
 提得起放得下,年年吉祥如意;用智慧種福田,日日都是好日。
 身心常放鬆,逢人面帶笑;放鬆能使我們身心健康,帶笑容易增進彼此友誼。
 話到口邊想一想,講話之前慢半拍。不是不說,而是要惜言慎語。
 在生活中,不妨養成:「能有,很好;沒有,也沒關係」的想法,便能轉苦為樂,便會比
 較自在了。
 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業。
 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該要。
 四感:感恩、感謝、感化、感動。
 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種福。
 能要、該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
 感恩能使我們成長,報恩能助我們成就。
 感謝給我們機會,順境、逆境,皆是恩人。
 遇到好事,要隨喜、讚嘆、鼓勵,並且虛心學習。
 少批評、多讚美,是避免造口業的好方法。
 平常心就是最自在、最愉快的心。
  踏實地走一步路,勝過說一百句空洞的漂亮語。
  知道自己的缺點愈多,成長的速度愈快,對自己的信心也就愈堅定。
 多聽多看少說話,快手快腳慢用錢。
 唯有體驗了艱苦的境遇,才會有精進奮發的心。
 踏踏實實做人,心胸要廣大;穩穩當當做事,著眼宜深遠。
 忙而不亂,累而不疲。
 忙得快樂,累得歡喜。
「忙」沒關係,不「煩」就好。
 工作要趕不要急,身心要鬆不要緊。
 應該忙中有序的趕工作,不要緊張兮兮的搶時間。
 不要以富貴貧賤論成敗得失,只要能盡心盡力來自利利人。
 任勞者必堪任怨,任事者必遭批評。怨言之下有慈忍,批評之中藏金玉。
 隨遇而安,隨緣奉獻。
 成功的三部曲是:隨順因緣、把握因緣、創造因緣。
 見有機緣宜把握,沒有機緣要營造,機緣未熟不強求。
 人生的起起落落,都是成長的經驗。
 用智慧處理事,以慈悲關懷人。
 以智慧時時修正偏差,以慈悲處處給人方便。
 慈悲心愈重,智慧愈高,煩惱也就愈少。
 面對許多的情況,只管用智慧處理事,以慈悲對待人,而不擔心自己的利害得失,就不會
 有煩惱了。 45. 心隨境轉是凡夫;境隨心轉是聖賢。
 大鴨游出大路,小鴨游出小路,不游就沒有路。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
 「精進」不等於拼命,而是努力不懈。
 船過水無痕,鳥飛不留影,成敗得失都不會引起心情的波動,那就是自在解脫的大智慧。
 給人方便等於給自己方便。
 甘願吃明虧,是仁者;受辱吃暗虧,是愚蠢。
 甘願吃明虧,是仁者;受辱吃暗虧,是愚蠢。
 壓力通常來自對身外事物過於在意,同時也過於在意他人的評斷。
 用感恩的心、用報恩的心,來做服務的工作,便不會感到倦怠與疲累。
 隨時隨地心存感激,以財力、體力、智慧、心力、來做一切的奉獻。
 生命的意義是為了服務,生活的價值是為了奉獻。
 人生的目標,是來受報、還願、發願的。
 人的價值,不在壽命的長短,而在貢獻的大小。
 過去已成虛幻,未來尚是夢想,把握現在最重要。
 不用牽掛過去,不必擔心未來,踏實於現在,就與過去和未來同在。
 智慧,不是知識、不是經驗、不是思辨,而是超越自我中心的態度。
 積極人生,謙虛滿分;自我愈大,不安愈多。
 上等人安心於道,中等人安心於事,下等人安心於名利物欲。
 你是有那些身分的人,就應該做那些身分的事。
 在安定和諧中、把握精彩的今天,走出新鮮的明天。
 擔心,是多餘的折磨;用心,是安全的動力。
 財富如流水,佈施如挖井。井愈深,水愈多;佈施的愈多,財富則愈大。
 面對生活,要有「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
 只要還有一口呼吸在,就有無限的希望,就是最大的財富。
 救苦救難的是菩薩,受苦受難的是大菩薩。
 超越生老病苦三原則:活得快樂、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
 超越死亡三原則:不要尋死、不要怕死、不要等死。
 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喪事,而是一件莊嚴的佛事。
 每一個孩子,都是幫助父母成長的小菩薩。
 對青少年:要關心不要擔心,要誘導不要控制,用商量不用權威。
 愛你的孩子,與其擔心,不如祝福吧!
 夫妻是倫理的關係,不是「論理」的關係。
 現在所得的,是過去所造的,未來所得的,是現在所做的。
 眼光,是你的智慧;運氣,是你的福德。
 喜愛的就想佔有,討厭的就會排斥,患得患失,煩惱就來了。
 經常少欲知足的人,才是無虞匱乏的富人。
 心不平安是真正的苦,身體的病痛不一定是苦。
 明知心不平安是苦事,就趕快以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來安心吧!
 現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擁有再多也無法滿足,就等於是窮人。
 不要用壓仰來控制情緒,最好用觀想、用佛號、用祈禱,來化解情緒。
 好話大家說,好事大家做,好運大家轉。
 大家說好話,大家做好事,大家轉好運。
 每人每天多說一句好話,多做一件好事,所有小小的好,就會成為一個大大的好。
 急須要做,正要人做的事,我來吧!
 我和人和,心和口和,歡歡喜喜有幸福。
 內和外和,因和緣和,平平安安真自在。
 自求心安就有平安,關懷他人就有幸福。
 人品等於財富,奉獻等於積蓄。
 奉獻即是修行,安心即是成就。
 擁有的多,不一定讓人滿足;擁有的少,不一定讓人貧乏。
 能不亂丟垃圾,隨時清撿垃圾,都是做的功德。
 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樂,時時處處助人利己,時時處處你最幸福。
 若希望人際關係相處得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納人,多包容人。
 只要自己的心態改變,環境也會跟著改變,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需要溝通,溝通不成則妥協,妥協不成時,你就原諒和容忍他吧。
 大的要包容小的,小的要諒解大的。
 以全心全力關懷家庭,用整體生命投入事業。
 戒貪最好的方法,就是多佈施、多奉獻、多與人分享。
 包容別人時,雙方的問題就解決了。
 學佛的人,有兩大任務:莊嚴國土,成熟眾生。
 要做無底的垃圾桶,要學無塵的反射鏡。
 煩惱消歸自心就有智慧,利益分享他人便是慈悲。
 用慚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淨化人心,少欲知足,淨化社會,關懷他人。
 
 

閱讀 40082 次數
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