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二, 04 十月 2022 21:57

曹溪禪-1 2022.08.21

作者  釋達觀 講述

 

 曹 溪 禪

  永嘉大師:「游江海,涉山川,尋師訪道為參禪。自從認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關。」

一、教依般若

  1、般若因緣/能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即開悟。」「五祖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識自本心,見自本性。」慧忠國師:「寒時結水成冰,暖時融冰成水;迷時結性成心,悟時融心成性。心性本同,依迷悟而有所差別。」師於大梵寺為眾開緣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
   2、思想一致/《金剛經》云:「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六祖壇經》:「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並符合三法印:(1)、「無住」即「無常」法印。(2)、「無相」即「無我」法印。(3)、「無念」即「無生」法印。
  3、依般若行/《壇經》說:「內外不住,去來自由,去除執心,通達無礙,能修此行,與般若經本無差別。」《大般若經》:「應以無住而為方便」,以達內心「無念」,外境「無相」。

二、法傳頓教

 (一)頓悟:《修心訣》:「一念回光見自本性…本自具足,即與諸佛分毫不殊,故云頓悟也。」
  1、唯論見性/印宗:「黃梅付囑如何指授?」惠能:「指授即無,唯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神秀:「諸惡不作名為戒,諸善奉行名為慧,自淨其意名為定。」惠能:「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四祖:「百千法門總在心,一切戒定慧悉自具足不離汝心。」
  2、人有利鈍/「教無頓漸,人有利鈍。迷人漸契,悟人頓修;自識本心,自見本性,即無差別,故立頓漸之假名。」秀:「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3、凡夫即佛/「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
  4、頓教之法/「正見名出世,邪見是世間;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此頌是頓教,亦名大法船;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金剛經》:「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5、解悟起修/「說此頓教,普願眾生,言下見性成佛。時史君與官僚道俗,無不省悟。」

 (二)漸修:《修心訣》:「頓悟本性與佛無殊,無始習氣難卒頓除,故依悟而修,漸熏功成,久久成聖,故云漸修也。」

 

 

PDF 講義:曹溪禪 2022.08.21

 

閱讀 714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二, 04 十月 2022 22:28
此分類更多內容: 曹溪禪-2 2022.08.21 »
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