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大師《證道歌》02
一、證實相
君不見。
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蘊浮雲空去來。三毒水泡虛出沒。
1、無一物;《壇經》「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2、天真佛;《宗鏡錄》「祖佛同指此心而成於佛,亦名天真佛、法身佛、性佛、如如佛。」
3、《註》今若返本皈源不假修證,始知本來成佛。行住坐臥觸目遇緣,頭頭垂示法法齊彰。
5、《註》所言五陰者:一色二受三想四行五識也。色以窒礙為義,受以納領為義,想以想像為義,行以遷流為義,識以別識為義。了五陰,即人空也。
6、《註》所言三毒者。一貪二嗔三癡也。於順境即起貪心,於逆境即起嗔心,以無智故容受則是癡也。了此則,是法空也。
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
1、《註》無相之相故名實相。證此實相即無人法二空也。
2、《註》今與法相應。善惡諸相自然寂滅。古德云。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故云剎那滅却阿鼻業也。
3、《註》此即永嘉大悲願力發此言也。故知先聖恩重難報則可知矣,切恐末世眾生信根淺薄,向此門中退失道心,設此重誓也。
二、如來禪
頓覺了。如來禪。六度萬行體中圓。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1、頓覺:《註》非漸次而知,故云頓覺也。
2、如來禪:《註》即是世尊靈山會上以青蓮目瞬視迦葉,迦葉微笑,吾有正法眼藏分付摩訶大迦葉。五祖傳頓教及衣缽予六祖時,說:「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
3、六度:《註》「總」謂之六度,「別」謂之萬行。此之行門皆在一念之中,本來圓滿也。所言六度者: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也。皆言度者何也?為各有對治故言度也。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毀犯,忍辱度瞋恚,精進度懈怠,禪定度昏散,智慧度愚癡,故云六度也。
4、覺後:《註》迷時三界有,悟則十方空。
無罪福。無損益。寂滅性中莫問覓。此來塵鏡未曾磨。今日分明須剖析。
1、無罪福:毗舍浮佛偈:. 「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2、無損益:《心經》:「不增不減」。
3、寂滅性;《法華經》:.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4、《註》若一念相應則無罪福、損益等相也。古德云:「若人發心皈源,十方世界悉消殞。」況其罪福者乎。既達諸法性空,寂滅性中即無我人眾生壽者等相,與般若無相法門相應。
5、此來塵鏡未曾磨:白雲守端參學楊岐方會禪師。問師:「受業師為誰?」師答:「茶陵郁和尚。」再問:「吾聞伊乘驢度橋,一踏橋板而墮,忽然大悟,作偈甚奇。汝能記否?」師便誦偈:「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楊岐禪師聽後,笑了笑便起身離去。師愕然不明所以,徹夜未眠,待到黎明即向楊岐禪師請問。當時適逢歲暮,民間有驅疫之驅儺儀式,楊岐禪師問:「汝見昨日演儺戲的麼?」師答:「見。」楊岐禪師言:「汝一處不及渠。」師甚是驚訝,問道:「意旨如何?」楊岐禪師答:「渠愛人笑,汝怕人笑。」師於是大悟,便於座下侍奉。
PDF 講義 永 嘉大師《證道歌》02 2025-0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