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銘/第九講
歸根得旨,隨照失宗;須臾返照,勝卻前空。前空轉變,皆由妄見;不用求真,唯須息見。二見不住,慎勿追尋;才有是非,紛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萬法無咎;無咎無法,不生不心。
一、歸根得旨,隨照失宗。
《壇經》:「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馬祖禪師對慧海禪師說:「自家寶藏不顧,拋家散走作甚麼!」
二、須臾返照,勝卻前空。
《壇經》云:「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從「本來無一物」→到「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三、前空轉變,皆由妄見。
《金剛經》:「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壇經》:常聞偈已,心意豁然。乃述偈曰:「無端起知見,著相求菩提。」
四、不用求真,唯須息見。
《涅槃經》:「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楞嚴經》:「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又說:「狂心頓歇,歇即菩提。」
五、二見不住,慎勿追尋;才有是非,紛然失心。
《金剛經》:「實無有法,名阿羅漢。」「實無有法,名為菩薩。」「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法華經》:「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
六、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僧問趙州:「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領布衫,重七斤。」公案「宜參不宜解」。公案只朝泯除虛妄分別的方向去參究、體悟,不適合用戲論的理性去思考。
七、一心不生,萬法無咎;
龐蘊居士:「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鐵牛不怕獅子吼,恰似木人見花鳥。木人本體自無情,花鳥逢之亦不驚。心境如如袛個是,何慮菩提道不成。」
八、無咎無法,不生不心。
黃蘗禪師:「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