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銘/第十二講
一、繫念乖真,昏沉不好。不好勞神,何用疏親。
禪修時常有的四種狀態:散亂、掉舉、昏沉、輕安。日常生活還會有:無聊、無奈、無記等。不是要控制心,而是要認識心,善用心。
二、欲趣一乘,勿惡六塵。六塵不惡,還同正覺。
《金剛經》云:「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悟後還同正覺,而非正覺;還須保任,生處轉熟、熟處轉生,直到完全純熟了,方是「正覺」。
三、智者無為,愚人自縛。法無異法,妄自愛著。
《金剛經》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又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四、將心用心,豈非大錯。迷生寂亂,悟無好惡。
《壇經》云:「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
五、一切二邊,良由斟酌。夢幻空花,何勞把捉。
《金剛經》云:「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又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六、得失是非,一時放卻。眼若不睡,諸夢自除。
在《圓覺經》中,普賢菩薩向佛請法:「既已聞圓覺之理,應當怎樣去實修呢?」佛答:「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大般涅槃經》:「斷煩惱者,不名涅槃;不生煩惱,乃名涅槃。」
七、心若不異,萬法一如。一如體玄,兀爾忘緣。
《周易‧繫辭》云:「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守安南台靜坐詩:「南台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慮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
八、萬法齊觀,歸復自然。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道德經》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又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九、止動無動,動止無止。兩既不成,一何有爾。
古德云:「有佛處,不得住;無佛處,急走過。」
十、究竟窮極,不存軌則。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金剛經》云:「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楞嚴經》云:「菩提心生,生滅心滅,此但生滅,滅生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