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三, 02 二月 2022 20:25

金剛經實踐 59-2 2021.12.19 早

作者  釋達觀 講述

 

信佛所說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恐有疑,故云五語。今云菩薩應離一切相,是顯示真諦,故曰「真語」。又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顯示俗諦,故曰「實語」。云不應住色等生心,應生無所住心等,是顯示中道,故曰「如語」。並非誑彼初發心人,故曰「不誑語」。所說必驗,不異彼此,故曰「不異語」。如是而說,復何疑哉。佛說法契理契機,無益於眾生則不說。

一、佛以二諦說法(依據)

   《中論》:「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諦,二第一義諦。若人不能知,分別於二諦,則於深佛法,不知真實義。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不能正觀空,鈍根則自害,如不善呪術,不善捉毒蛇。」
 

二、佛四悉檀說法(次第)

    佛之說法不出四悉檀也。「悉」,指普遍之意;「檀」,有布施之意,合譯為「成就」。謂以此四法成就眾生之佛道,故名。

   《大智度論》:「佛欲說第一義悉檀相故,說是《般若波羅蜜經》。有四種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為人悉檀,三者、對治悉檀,四者、第一義悉檀。四悉檀中,一切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藏,皆是實,無相違背。」

   1、世界悉檀,又稱「樂欲悉檀」。佛先順凡情用人我等假名隨順眾生所樂而說世界之法,令聞者歡喜適悅。

   2、各各為人悉檀,又稱「生善悉檀」。佛說法鑑眾生之機,隨機宜之大小,宿種之淺深,說各人所應之法,令彼發起正信,增長善根。

   3、對治悉檀,又稱「斷惡悉檀」。貪欲多者教以慈心,愚痴多者教以因緣觀,如是施種種之法藥,除遣眾生之惡病。

   4、第一義悉檀,又稱「入理悉檀」。佛見眾生之機緣既熟,說諸法實相,令彼入於真證。

 

 

PDF 講義  金剛經實踐 59 2021.12.19 信佛所說

 

閱讀 780 次數
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