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受生福
(托福、進福、賜福、接福、祝福、福音、添福、惜福、享福、幸福、清福、造福)
一、以身布施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
(一)布施真義:於己,去除慳貪,甚至放下一切障礙;於人,無條件利益眾生。
常人願意這樣付出的:1興趣的事。2所愛的人。3虔誠信仰。4真正信念。
(二)正確布施:1、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2、給人尊嚴。
(三)布施方式:1、七寶布施有多寡。2、身命布施有長短。3、行為布施有大小。
4、為人解說有範圍。5、經典流通有古今。6、無畏安慰有深淺。
7、給人方便有遲疾。8、隨喜讚歎有實質。9、持續布施永無止。
二、信受福勝
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此信定是深解,方能信心不違,依此而行。(一)信佛(二)信經(三)信己
三、此經功德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
(一)從般若得。《智論》云:「諸佛及菩薩,聲聞辟支佛,解脫涅槃道,皆從般若得。」《金剛經》:「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二)預知端坐。明朝朱文恪公,官拜大學士,自奉澹泊,日持誦《金剛經》,向其子說:「我生平不計榮枯,順逆一如,這得經中『無我相、無人相』兩句之力。」又時常向鄰里,解說經中大意。命終,預知時至,端坐而逝。
(三)肉身不壞。唐吳氏,清朝濟寧人,性情暴躁,不容忍人。年四十三歲,始持長齋,日持誦《金剛經》。經六年,四十九歲時,忽說:「我要走了,經上說金剛不壞身,去後可留身三年,以證經所言不虛。」說罷而逝。三年起龕,肉身不壞,提督建庵供奉。
四、為上根說
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
《智論》:「若不見般若,是則為被縛;若人見般若,是亦名被縛。若人見般若,是則得解脫;若不見般若,是亦得解脫。」
五、持經功德
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有人指何人?1發菩提心。2信解受持。3續佛慧命。
六、樂小不受
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楞嚴經》:「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七、供養經處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老子曰:「不知常,妄作凶。」
PDF 講義 金剛經實踐 63 2022.09.18 信受生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