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日, 12 五月 2019 16:47

暢談六祖壇經(037)悟後起修

作者  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祖更欲與語,且見徒眾總在左右,乃令隨眾作務。予曰:惠能啟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務?祖雲: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廠去。能退至後院,有一行者差能破柴踏碓。經八月余,祖一日見能曰:吾思汝之見可用,恐有惡人害汝,遂不與汝言,知之否?能曰:弟子亦知師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覺。

  五「祖」與六祖一番交談,便知其根性。他「更欲與」之相「語,且見徒」弟等諸「眾總在左右,」擔心六祖遭人嫉妒,不敢再多言,「乃令」六祖「隨」「眾」「作」「務。」

  六祖聽見這一吩咐,便向五祖表明自己的內心世界:「予曰:惠能啟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六祖因悟"無住生心",故心中常生智慧;我們不悟,故心中常生煩惱。你一起煩惱,就當自問:我是不是也應該常生智慧?「不離自性,」智慧是從自心覺性生起的。智慧之人不起煩惱,而聰明之人依然煩惱不斷。「即是福田。」我們常講心地:心如大地,「福田」即心地。無論世間法、出世間法,沒有比「自性」更大的福田了。

  你要學習,就當福慧雙修!唯有不離自性,才是真正的福慧雙修。不起煩惱、不用任何念頭自我折磨,才是世界上最有福報的人。若離開自性,則福慧皆無。見性之福,是無漏的福田;修來的福,是有漏的小福。你若用有漏洞的桶提水,我看你要提到什麼時候,水才能裝滿?同理,你先行一個善,接著造十個惡,依舊造業不止。

  惠能對五祖說:我心中常生智慧,即世出世間最大的福田了,「未審」,即不知道「和尚」還想「教」「作何」種事「務?」

  五「祖雲: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廠去。能退至後院,有一行者差能破柴踏碓。」「行者」是一種尊稱:狹義地講,即帶發修行者; 廣義地講,即一切修行人。你當捫心自問自己到底是不是行者,若你只把佛法當哲學研究,則無法從內在改變自己。

  六祖每日破柴踏碓,幹粗重活,如此「經」過了「八月餘,」這期間,他既未到法堂聽經,也沒去向五祖請法。比如,你去找師父,若師父不與你講話,不理會你,我們可能會受不了。六祖千山萬水、為法忘軀來到五祖的道場,五祖卻避不見面數月,他亦心甘情願地在道場打雜。表面上讓惠能自生自滅,事實上,自聞《金剛經》開悟,當悟後起修,這八個多月即是他修行的過程。

  五「祖」知六祖為可傳法之才,「一日」他觀因緣已成熟,便去「見」六祖惠「能」,並相「告曰:吾思汝之」「見」正確「可用,」 但唯「恐有惡人害汝,遂不與汝言,」他問六祖「知」「之」「意否?」

  你讀了《六祖壇經》,難免會感歎:五祖乃一代宗師,徒弟中居然有「惡人」!常言道「強將手下無弱兵」,其實並不儘然。常有人批評:「每個道場都有是非。既然想修道,為何還有是非?」不管在家、出家,未開悟前皆為凡夫,貪嗔癡未了,所以大家都是凡夫。你受不了一家道場,離開去別處,仍會遇到有人講是非,所以你必須接受這種現象。出家人有戒律要遵守,在家人也有倫理道德規範,懂得自我要求比較重要。

  六祖惠「能」告五祖「曰:弟子亦知師意,」他懂得五祖為了保護他用心良苦,所以行事低調,「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覺。」因為他也不想引起別人的注意。

 

◎聞後思惟:當別人對你冷落,你能接受嗎?

 

閱讀 1060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二, 18 八月 2020 19:36
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