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四, 24 九月 2020 19:29

暢談六祖壇經(198)契而不捨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通達無礙,能修此行,與般若經本無差別。

  你之所以你當觀察自己究竟是哪一種人。有時候,你是好人還是壞人,你自己也不知道。一般人談到最後,認為反正大家都是凡夫,也就是所有人都差不多,說好也不怎麼好,說壞卻有良心,說有良心又使壞,做壞事看到地震水災又捐錢 …… 總之,你的執心沒有去除,你就無法完全奉獻,你一定是有私心的。你當從自私修到無私,從自我修到無我。要做到如此,只有憑你不執著。執著的真相是痛苦,而不執著的真相就是真快樂,或是自由自在,或是解脫……

  有時候,你也知道不執著很好,但你卻做不到。難道你的苦吃得還不夠多嗎?你是把吃苦當成吃補藥嗎?你不要被模糊的概念打敗,你不是那種知道而做不到的人,因為這種人不存在。但你的潛意識一直認為你是那種人,這樣你就沒有救了,你跳不出這個陷阱。我之所以說這種人不存在,是因為這樣的理論不成立。只有兩種人,執著跟不執著。你做不到,是因為你對苦的真相不夠清楚,這時你當繼續探討,而不要卡在那邊左右為難、動彈不得。你雖然還無法不執著,但你要知道如何不執著。只要契而不捨地探討,你漸漸就會不執著,這是有方向的。

  你就是要去做,不斷練習。比如,端午節,你兒媳婦不會綁粽子,你就叫她練習,直到她會為止。但她若是認為自己綁粽子雖然好,或是她雖然知道方法,但她還是不會綁,這些概念就會一直障礙她。成佛之所以需要三大阿僧祗劫,就是因為很多人把時間浪費在這裡。

  你願意從頭慢慢修,你真正明白這個道理,好好修行三年,就可以有眉目了。如果慢一點五年,再慢十年,你就差不多了,所謂差不多就是你就知道了。如果你猶豫不決,亂跑道場,書亂看,或把修行當成一種人際關係,當成社交活動,那就不用談,三十年也一樣。那不只是三大阿僧祗劫,就算用三萬大阿僧祗劫也修不成!

  能「無所住」,你自然就「通達無礙,」即「生其心」。修行不是不動,而是要用,要生起智慧之心,故六祖對五祖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你若是「能修此行,」即「與般若經」典所言「本無差別。」

  從嚴格的角度來講,開悟之人才具足正見。要檢測你做的是對還是錯,歸納起來只有一點:無法你做什麼事,說什麼話,決定什麼事,遇到什麼境界,起什麼樣的想法,你內心失去了寧靜,那就是錯了。因為你執著、被染污、分別了,所以你的心起伏不定。

  並非要讀很多書和經典,你才會有正知正見。六祖告訴你,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境界,你都當「不取不捨」,即以平常心隨緣面對任何一件事。你依此正見來生活,你的心只要一被影響、一起煩惱就是錯了。你深入下去,接著依個人的因緣和能力,能對經典深入多少就深入多少,不是要具足怎麼樣才能做,就像幼兒園有幼兒園的教法,大學生有大學生的教法。

  一切要以內心為依歸。如果你做善事,但內心很苦惱,事實上也是錯誤的,因為你對自己不好。你要從這個核心切入,隨個人的能力,這叫隨緣應用。比如,你有能力為一個人講三分鐘的法,你就講三分鐘;當一天你的能力越來越好,你可能可以講三天三夜,這是從你個人的努力、精進和體悟而來的。

聞後思維:你能契而不捨地探討如何讓自己不執著,直到開悟嗎?

閱讀 379 次數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