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
「若」你是真正「修功德之人,」你的內「心即不」會「輕」人「,」而且你還能「常行普敬。」你覺得恭敬他人這件事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事實上很少人做得到。我們的心是傲慢的,我們對別人的恭敬是選擇性的。你看得起一個人,你才尊重他。不要說恭敬,你不要輕視別人就已經阿彌陀佛了。以頓悟的方式,修行是要從「心」下手的。你如果沒辦法頓悟,就得採用漸修的方式,就是從身口做起,身口就是言行。有的人不聽你講什麼道理,他只是觀你的言行而已。這是六祖大師一直強調的。
「心即不輕」就是心謙。你如果能做一個謙謙君子,則保你萬事太平。你只需要懂得這一個字而已,你就能夠趨吉避凶、轉禍為福。你不需要去卜卦,你只要明白道理就可以了。不明白道理的整天在卜卦,卜了也未必知道,而你卻能夠未卜先知。
「常行普敬」就是外行於禮。如華夏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四維八德」,不要說四個字或八個字,能做到一個字就了不起。一個人一輩子只要能做到一個「義」字,就可以成賢,就像關老爺。就像岳飛,他做到一個「忠」字,也是萬古流芳。
你學佛要切記,你今天最苦的就是跟人在一起,不然你的痛苦怎麼會生起呢?跟人在一起,不管是跟愛人、仇人、家人,還是跟陌生人,都會有痛苦,相處必然有衝突、有問題。你會怎麼辦呢?你跑到書局,把所有人際關係和卡耐基的書或是所有關於講話技巧的書都買回去,讀完了你真的就會做人了嗎?你應該冷靜地思考一下。你要想辦法把所有的問題一次解決,一網打盡。什麼叫智者?就是把複雜的事情變得很簡單;什麼叫愚者?就是把簡單的事情變得很複雜。
與人相處的問題為什麼會讓你苦呢?簡單的說,跟人在一起就只有一個「和」字而已。我們要跟別人和睦相處,無論他是誰,這是跟人相處的重點。它的方法是什麼?無論是夫妻、親子關係,或是婆媳、妯娌的問題都一樣,就是「和」。接著,如是「因」就如是「果」,我所講的是你做得到的,「因」就是「敬」,你要尊敬你的先生、太太、子女、父母、朋友、同事……總之,尊敬天下所有的人。
你不用學如何跟一個人相處,因為這樣學是很累的,而且也不見得有用。人不是這麼死板的,也不是你帶入哪一個公式,他就會怎麼樣。但是,如果你覺得你就是沒有辦法對所有的人恭敬,那麼,這就是問題之所在。你應該要去思考你為什麼沒有辦法,你要去找答案。這在佛法當中,就叫做正思維,正確去思維那個問題,思維可以讓你產生智慧。
聞後思維:你能和所有的人和睦相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