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一, 18 一月 2021 20:13

暢談六祖壇經(463)不思酬害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言語觸刺欺爭之時,

  「言語」即是傷害人的工具,如利劍「觸」犯「刺」傷人「之時,」殺人不見血,只是心在淌血。講話並非只是世間法,學佛亦要學。正語為八正道中其中的一項,但從來沒有人教,好像認為它與佛法無關。我們常常勸別人不要造業,但偏偏很多人都造口業。

  正確的講話是修行的項目。這門功課,你要多學習。要學講話,就要多聽別人怎麼講話。你把電視打開,電視中有很多名嘴、立法院的委員或綜藝節目主持人,他們講的不見得是正確的語言。要講出正確的語言,必須具備正確的知見。但是,具有正確知見的人,不見得能講出正確的語言,因為他還要了解人,因為話是講給人聽的。比如,我們把《壇經》的課放給幼兒園的小朋友聽,就會變成不正確的語言。

  多看佛經,你就能察覺到佛和他的弟子都會講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語言能幫人,亦能傷人。如果你不了解,你的話事實上是傷人的。沒有正確觀念,僅僅去學講話,那是沒有意義的;但如果你已經有正確的觀念,你要練習講話,這就是修行的項目之一。

  我們有什麼樣的想法、知見,還是要透過語言溝通。但是,我們產生口舌「欺爭之時」,常常溝通不了,產生代溝,或各說各說,互相爭論、爭辯。比如,一個人不喜歡聽的概念、名詞,不喜歡提的事情,你又何必跟他講呢?同樣在學佛,有一種人很討厭聽到佛性這個名詞,我不需要跟他辯,也不需要掉頭就走,因為他學什麼,他必然有他的專業、專長,我何不就他所學的東西請教他。他對某方面的問題有深入專攻,他對此外的思想是一律否決的,你知道就好了。比如,有的人很討厭講無常,他認為無常就是死亡、消極,是佛教悲觀的想法。那你看他喜歡談什麼,比如他喜歡談活著本來就很快樂,那你就從常樂我淨的角度跟他談。

  要了解陌生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請教他。當然,這也要看你自己的程度。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性,比如害怕恐懼,經不起誘惑,常常被人情世故所綁。人與人之間,要麼就動之以情,要麼就誘之以利,要麼就阻之以懼,要麼就說之以理。很多人一開始都是說之以理,但所有的人偏偏不信這一套,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欺爭」即得失,其實無論有形無形,都是得失的問題。比如,跟老闆爭取薪水比較高,那叫有形的得到;我跟你辯論辯贏你,就是一種心理的優越感、滿意感:「我終於戰勝你了。」你覺得你委屈、被騙,你覺得你的權利、福利減少了,你的概念都是失。你覺得別人不理你,你覺得你提出來的意見有人反駁,你覺得自己樣樣都比別人差,這也是失。不要講八風吹不動,歸類起來即得失二字而已。得,你就高興;失,你就難過。得,讓你的貪心越來越重;失,讓你的嗔心越來越加深。你看到你這一輩子走來都是這種狀態,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是例外的。

 

聞後思惟:你能讓所有的心結都釋然嗎?

 

閱讀 429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五, 02 七月 2021 21:59
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