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六, 22 五月 2021 20:37

暢談六祖壇經(595)生命真相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只要談到大乘、菩薩道或成佛,就一定要告訴你生命的真相是什麼。生命的真相就是性,又叫佛性、真如,即它是真的,而非幻、非妄、非假。是真的,因為它常住不動,如如不動,不會受影響,不會生滅變化,故曰常住真心,故曰不生不滅,故曰如來。如來即亦無所來,亦無所去。真即非幻,如即不變,真如即是真實不變的。每個人生命的真相皆是真實不變的,這叫真相,即《壇經》所言之:「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不認識生命的本質,你學任何的方法都是門外漢。

  六祖講某些話很直接了當,但很多人不見得知道其嚴重性,也不見得願意分析他為何這麼講。你的身心世界都是你生命創造出來的,故曰:「唯心所造,唯識所變。」它是你的無明創造出來的。無明即不明白,即沒有光明,光明即智慧,無明即沒有智慧,就等於愚癡。若不是無明創造出來的,就不會有這些產物。為什麼你叫業報?無明生無明,但無明從何而來呢?《心經》曰:「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明創造了無明,故於《大乘起信論》講三出六進,就是一直變下去。無明創造了身心世界。但是無明跟佛性不一樣嗎?其實它是迷的因緣跟悟的因緣。

  眾生有佛性,為什麼會迷失?因為眾生有佛性,亦有無明。是佛性先還是無明先?答案是:「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盡」即是盡頭,前面應該補個「無無明起。」再接「亦無無明盡。」,即:本來就沒有無明。無明即幻,既然是妄,有什麼起或滅?所以才說沒有生滅。看不到真相的人會說:「明明有生滅,怎麼可能沒有生滅呢?」沒有一個起源,也沒有一個盡頭,你就不可以問無明先還是佛法先。無明本來也是虛幻的,但我們把虛幻的當成真的,結果一錯全錯了。因為認為無明有,所以創造了身心世界,所以身心一切世界也是有,讓你苦不堪言。

  你只要明心見性,見到這個性,這個性或這個真心本身就是佛,故曰即心是佛,當你看到你的心就是成佛了。講得更直接了當,你的心本來成佛。但是,很多人只相信一個理論:「我有佛性,但是我還沒有成佛。」第一種理論,眾生沒有佛性?是對的,經典講過:一闡提沒有佛性;第二種理論,一闡提有佛性;第三種,不管你是不是一闡提,你有佛性;第四種理論,眾生本來成佛。你要相信哪一個理論?這些都是佛講的。你看看就糟糕了:「既然都是佛所說,我要相信哪一句?」你認為這四句不同,其實是一樣的,只是你誤解了。不懂佛意的人,常常錯解經文。

  你真正的生命創造了身心世界,我們剛學《壇經》時,就談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如果你分不出來真心和妄心,你沒有辦法修行。真和妄是兩碼事,但是妄又不能離開真。你常講:「師父,我的心很辛苦。」我畫一個框框代錶鏡子,鏡子前面有一個人,所以鏡中才有人相。哪一個是妄心?鏡子中的人相是妄心,鏡子本身是真心。鏡子中的影像,就像你人生面對的所有東西投影到你內在當中。第一種解釋,鏡子的影像本身是妄心,即這個人是妄人,因為人和影像都不是鏡子;第二種解釋,鏡子影像的那個人就叫妄身,那個人會動就叫妄心。它本身不是鏡子,但是它無法離開鏡子。「師父,我坐在那邊胡思亂想怎麼辦?」哪有怎麼辦,那叫妄心,你只要知道那是妄就好了。你問怎麼辦,就是覺得它是真實的,所以一直干擾、困擾你。你知道它是虛幻的,你當下就清凈了,不用費甚麼功夫。譬如,你的腳下有一條蛇,你才要處理它。但是,你注意看,原來它是一條繩子,那就沒有事了,你還想怎麼辦?「師父,我坐在那邊心很亂,怎麼辦?」「師父,那邊很亂,我應該怎麼修行?」你只要知道它是虛幻的就好了。就是因為你不肯相信,你才會折騰。你只要相信就好了。

 

聞後思惟:如何徹底了解生命的真相?

 

閱讀 594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六, 03 七月 2021 15:51
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