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三, 16 六月 2021 20:19

暢談六祖壇經(624)一體三寶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我們常講佛法僧「三寶」,這叫事相三寶,就是看得到的。「佛」就是釋迦牟尼佛,「法」就是佛法、佛經,「僧」就是出家人。

  而理體三寶是內在的。「佛者,覺也;」你學佛當提起:「唯此一心,別無他法。」讀佛法、修行,請你只看到你的心。離開你的心,你就是外道。你看佛經都是用心,怎麼解釋都沒有離開心,佛即你的心,你的心有覺性。透過這個覺性,你可以覺察;透過覺察,你可以覺悟。覺悟之後,你當然就自覺,自覺之後你當然就覺他。「法者,正也;」「法」從心生,心生故種種法生,心滅故種種法滅。心正,法即正,即正念,即正見。「僧者,」即清「淨也。」一個有覺性、正見的人,心自然就清清凈淨。清凈不是修來的,是本來清凈。此三者都沒有離開你的心,都是在形容你的心。

  你要皈依外在的三寶簡單,皈依內在的三寶就難;你要去求三寶簡單,悟三寶就困難。如果是一個形式,或是一個外在的三寶,那並不代表你真正懂。你要懂你內在的三寶,「覺、正、淨」此三字可以當成你的正見。以此三字來過人生,來時時刻刻檢測自己,依此三字來修行,必然能見性。

  《傳心法要》是黃檗禪師的著作,由他的弟子裴休宰相所記錄:「祖師直指一切眾生本心本體本來是佛,不假修成,不屬漸次,不是明暗,」 《傳心法要》比達磨祖師的《最上乘論》講得更直接,說你的本心本體本來就是佛。「不假修成」,因為每個人渾然天成,本來具足。「不屬漸次」,從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或初地一直到十地菩薩,那是修來的。比如,要證悟初果,你就要斷三結;要證悟四果阿羅漢,你就要斷十結,即十種束縛;要成就到菩薩,你就要從枝末無明到根本無明一一地破除,這些有次第、位階,都是修來的。你要這樣修,我也不反對。就從根本無明和枝末無明來講,你要破無明,無明破一分,位階就會高一分,破兩分,位階就會高兩分。絕大部分都是頓悟漸修,慢慢修,說止息妄想,其實也是無明。但頓悟頓修是指沒有這些位階,他直接就契入了,即:本來就沒有無明,他就不落次第,不落位階。

  若有人能直接了當明白:「自性本有,無明本無。」我就恭喜他。自性本有就是頓悟,無明本無不就是頓修嗎?就像《圓覺經》所講的知幻即離即頓悟,離幻即覺即頓修,很快,因為他直接了當看到它原來是虛幻不實的。你的煩惱、無明不是真實的,那一下子就進來了。如果你認為:「哪有這麼快?我還有習氣、煩惱。」你認為它有,它當然就存在,因為它存在,你就慢慢修,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黃蘗禪師又曰:「入我此宗門,切須在意。如此見得,名之為法;」即:如果你有上面我所講的正見,這就叫法。「見法故,名之為佛;」見到此法的人,就可以名為佛,佛即覺,見到此法就覺了。「佛法俱無,名之為僧,喚作無為僧,」「僧」即清凈,「無為」才能清凈。為什麼清凈的人「佛法俱無」?《金剛經》曰:「佛法非佛法……法尚應捨,何況非法。」若有人說:「我成佛了。」他一定沒有成佛。魚在水中,早就忘了水的存在。連佛和法都不執著的人,才是真正的「僧」。有法有佛的出家人,就一定不是清凈、無為的出家人。「亦名一體三寶。」

  《思木梵天所問經》曰:「知法名為佛,知離名為法,知無名為僧,是菩薩遍行。」假如你們知道佛法的大意,你就是覺悟的人,佛即是覺。「知離名為法」:所有的佛法都是教我們離一切的現象,故《金剛經》曰:「離相是名諸佛。」「知無名為僧」,即:清凈無為名為僧。

 

聞後思惟:為什麼三寶不離開你的心?

 

閱讀 864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日, 04 七月 2021 12:22
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