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五, 09 七月 2021 13:43

暢談六祖壇經(659)內調心性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今既自悟,各須皈依自心三寶。內調心性,

  不回歸自己的內在,你要回歸何處呢?你們下課都懂得回家,但是卻不懂回歸心靈的家。你已經在外面流浪很久了,你應該回歸,當淨下心來。談到此處,我談一下個人親身的經歷。我從二十二歲就離家出走,在外面流浪十年。我的生活如顏回一般,一簞食一瓢飲,但人家是樂在其中,我是苦在其中。我住的地方只有一張吱呀吱呀響的床,還有一張最便宜的那種桌子,桌面上有世界地圖。我連衣櫥都沒有,因為窮困潦倒沒有錢買,因為就是想不清楚。這十年當中,我只是在找一個人生問題的答案, 即:「人生為什麼這麼苦?為什麼很多事情都不能夠如願?人為什麼到最後要死亡?」我繞了十年,就在想這些問題。想清楚之後,我就回家了,就開始教書了。

  你一直有事情在你的內在,你何不利用幾天把它想清楚呢?以前,凡是我人生面臨到抉擇的問題,我都會把工作全部放下來,到郊外用兩、三天的時間把它想清楚。你的問題,你不面對它,或不願意看它,你難道要困惑一輩子嗎?很多人一輩子都想不清楚,因為他從未好好靜下來想。

  我聽過幾個同學間的一段很有智能的對話。他們說:「是想清楚才淨下來,還是先淨下來才想清楚?還是想清楚跟淨下來是同時?」如果是先淨下來才想清楚,若沒有想清楚,又如何淨下來?我講的也不是答案,我是故意這麼講的。禪就是靜慮,即靜靜思維。到底是先靜再能思維,還是因為思維才靜?這是你的功課,回家自己去觀察。

  「今既自悟,各須皈依自心三寶。內調心性,」這就是修行。我們常常不調整自己,而是調整別人;不修正自己,卻專門修理別人。請將你的心地變柔軟,好好改變、調整自己。你若能調整「心性」,你就能回歸你的內在。但是一般人沒有那麼快,所以你應該寬恕別人、給別人機會。你不應要求別人完美,否則會苦了自己,也苦了別人。你要給別人調整的空間,比如我們講的:「設計這個產品的精準度,正負不要超過百分之三。」假設,中間這個基準點叫開悟,但是我們不覺,左邊叫善,右邊叫惡,左邊叫正,右邊叫邪,左邊叫淨,右邊叫染,一般人無法一下子契入。我讓你調,你有時候邪,有時候又正,有時候惡,有時候善,有時候善了又惡,有時候惡了又善,有時候執著得要命,有時候好像又不太執著,應該是漠不關心。你不覺得你的心是這種狀態嗎?你過去沒有學是正負百分之百,空間太大了。你學習後當慢慢調到正負百分之十,百分之五,百分之三,直到有一天開悟。

  我們要懂得寬恕別人,因為很少有人能一學就覺悟或能改過遷善。聖人一定給凡夫一個機會,他一定很有耐心地等待。你對別人寬容,對自己則雖然要嚴格,但也不要繃得太緊,否則會有狀況。當你做不到,挫折感會更大。有的人一學佛之後就繃緊,因為他無法慢慢調整他自己。我建議你慢慢調整,對別人要有更大的時間、空間跟心量讓他們調整。

  有的人太完美主義,你跟太完美主義的人在一起不快樂。並非叫你不要完美,你也不要誤會,而是可以包容不完美的人才叫完美,這就是一種胸懷、心量、慈悲,更是一種智慧。無論我們怎麼樣,佛菩薩從來不放棄我們,故曰「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我們對別人也要如此,故我們要內調心性,即自己好好照顧自己的心。

 

聞後思惟:如何調整自己的內心?

 

閱讀 626 次數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