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聞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繫縛。
你問我是誰,我說:「我是陌生人,在我沒有完全認識自己之前,我對自己是陌生的。」我講這句話是肺腑之言。你不認識你這個人,因為你是陌生人。就是因此,你才應該開始去認識自己。越認識,你越覺得:「真的是烏煙障氣,真的是道貌岸然。本來以為是為別人著想,其實是希望別人為我著想。」你要再認識下去。你所有的虛偽,你的假面具,只有你自己才有辦法揭掉。
你們沒辦法放下,我便叫你們淡化。東西藏久了,會發臭發酸。你的心事亦然,它會發生變化。你只要願意每天不斷深入、深入,認識、認識,不即不除。你修行的角度很單純,方向很明確,你也知道你在做什麼,別人也看不出你是修行人。你如果在修就看得出來,每天打坐幾個小時,或念佛幾萬句,或誦很多遍經,別人會認為你很認真。但是,你不被別人看出來,也不需要被別人看出來。你的心是你的事,你處理你的心的方式就是認識。你不需要用任何伎倆,所以也不需要斷百思想,而只須認識百思想。
你感覺到你沒進步,你要進步到哪裡去?你覺得你沒有改變,「沒有改變」的概念是你創造出來的,你為什麼要創造它呢?是我教的,我教的方式、概念很多。你不要創造那個概念,它就不再困擾你了。進步、退步,都拿掉,看它是什麼狀態。不是什麼理論,理論也拿掉,沒有那些概念,你看是什麼狀態。
那一天,有個同學跟一個法師在聊天,我在旁邊。法師說:「假設你看到孤魂野鬼,就代表他有求於你,我們就要慈悲幫助他,給他。」同學就問:「法師,有什麼東西可以給他嗎?」因為法師不是學禪宗的,所以回答不出來。如果是我回答,就不是那樣。有什麼東西可以給他嗎?我給他的東西就是沒有東西,沒有東西才是真正對他能受益的東西。真正的修行人,鬼看到你,就超度了。沒有功夫的人,鬼看到你,你要為他誦一部經才超度。佛經裡面也常常提到,比如,佛眉間放光,被他照到,眾生都得度。當然,這是一種智慧。
「對境心不起」,其實他是害怕境。他心不敢起,因為他一起,他就完蛋。「菩提日日長」,長的是青苔。東西不拿來用,放久了就會壞掉;山中的小徑沒有人走,日久了就會長青苔。一般人能夠這樣修,也是有他的福報,但是他沒辦法跟般若波羅蜜相應。
六祖大「師聞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繫縛。」內行人一聽就知道:這個人對他的心性不瞭解,沒有辦法真正認識他自己。這樣的修行,只是自己綁自己。很多運動選手有很深的迷信和信仰。比如,有的人上了球場,一定要先禱告,這個部份屬於信仰。我過去曾經認識一個講師,他雖然也是在講心靈成長的課程,但是他每次都會很早到達教室或演講的會場,在他上課的場所中念一遍《心經》。這個好聽叫做習慣,其實就是一種迷信。
什麼叫做迷信?他只要比賽之前,一定要佩掛什麼,或穿什麼顏色的衣服,不做就好像怪怪的。這不是一種束縛嗎?比如,這一支筆會帶給你幸運,再看遠一點,這一支筆會帶給你過去。再看遠一點,這一支筆真的會帶給你幸運嗎?再看遠一點,這一支筆會帶給你不幸。再看遠一點,愚癡。你所講的幸運,它是一條無形的繩子。你覺得你要做什麼事情,你才睡得著,你就被它束縛。有很多修行人就是如此。我認識一個法師,他每天睡覺之前,要持心咒一百零八遍之後,他才能睡覺。他還是學禪的,又出自名門正派。
聞後思惟:你為什麼生起那麼多概念來障礙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