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徹是俠客,像武俠片所演的,每一個俠客的身上都帶著一把劍。俠客年輕的時候,都很講究義氣。表面上,講究義氣的人好像不太計較錢和做什麼事,如果太計較就不能講他重義氣。只要義的人,幾乎不講利;只要講利的人,幾乎就不講義。志徹年輕的時候,也跟一般人一樣。
雖然重義氣沒有錯,但是重義氣的人沒有智慧,容易被利用。有很多參加抗議的人,也是很重義氣。人家抗議,你就跟著人家抗議;人家靜坐,你也跟著人家靜坐;人家丟雞蛋,你就跟著丟雞蛋;人家叫打,你也沖進去打。這不是重義氣,而是盲目。有的人不懂得「義」字,義一定要含有「宜」,要適宜,要適當。義是要建立在是非判斷之上的。你若是非判斷不清楚,你講義氣,結果常常會幫人家頂罪。人家叫你去做什麼,那是不正確的,你卻被利用了。像志徹這個公案,他就是被人利用。
你身邊的人,假設很注重義氣,請你跟他談一個概念,即:「你所做的事情,一定正確嗎?你有思考過嗎?」前一陣子,有一事情很熱門,好像大家在排斥慈濟,似乎沒有跟著來反對慈濟,就會怎麼樣。你跟著反對慈濟,這是正確的嗎?我的學生幾乎都不會問我這個問題,但其他人看到我,幾乎都會問我這個問題。來問我這個問題的,我只問他:「慈濟好不好先擺一邊,我先問:讓你來做,你會做得比證嚴法師更好嗎?」沒有人敢說自己能做得到,很多都是在口中說說而已。
我並非指證嚴法師完美無缺,但是,你沒有能力比她做得更好,卻有能力批評她嗎?你有沒有看到你自己。比如,有一個人,擁有一幢上億元的房子。有一天,你去他家,在地上看到一些果皮,你就開始批評這個上億的房子一點價值都沒有。你這樣講,不是模糊焦點嗎?我講的是房子,你卻在講地上的果皮。所以,我講這個概念,不是要偏袒任何一方,我只是把事實告訴你。你好像有義氣,好像能分別善惡是非,但是,你是真的會分別,還是看電視而來的?你們看節目看久了而來的吧!你個人真的有能力看到嗎?聽到最後,你不知不覺也亂掉了。
我只是在講智慧的問題,而非談論對錯。慈濟在某方面一定有缺失,但是我們不可以因為那件事情,無形中把我們善良的本性磨滅掉。否則,就很可惜。再來,假設你是慈濟的義工,以前穿慈濟的衣服,走在路上,坐高鐵,坐捷運,會覺得很自豪。但是,自從發生了這些事情,你穿著慈濟衣服卻會很退縮。你不要退縮,因為你在那裡做志工,你做什麼,自己心中清楚。你做你的志工,因為你清楚你在做什麼。你不要因為別人的關係,而讓你退失你的志願和善心。如果你那麼容易退,你談修行了不可得,因為修行比這個更困難。
聞後思惟:你是否總是片面地看待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