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四, 02 三月 2023 19:53

暢談六祖壇經(1328)專心悟道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神龍元年上元日,則天、中宗詔雲:朕請安、秀二師宮中供養,萬機之暇,每究一乘。

  「神龍元年上元日,」即西元706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武「則天、中宗詔雲:朕請」惠「安、」神「秀二」位大「師宮中供養,」武則天很好學,曾經短期出家,住過寺院,與佛頗有因緣。她喜歡看經典,對佛法研究很深。她讀《華嚴經》後所寫的《開經偈》,沒有人比她寫得更好了。

  我們作歷史上的評論,要從各個角度來說:立德、立功、立言。我們不能憑個人的好惡,或看了連續劇就來輕易評價一個人。如果武則天沒有能力,她是不可能成為一代女王這麼久的,她相當不簡單。常常都是沒有能力的人在批評有能力的人。時代有時代的背景,這就叫做因緣法則,因緣不一樣。佛陀時代有佛陀時代的因緣,來到中國有中國的因緣,有時候形象、制度會改變,唯一不變的是真理。我們不要看現象,而是要看一個人有否傳承真理。

  其實,當皇帝很累。若是比較負責任的皇帝,改奏摺就很忙,尤其以前的奏摺是竹編的。越用心的,就要批越多。時間是找出來、擠出來的,就像擠牙膏一樣。武則天處理完公事之後,「萬機之暇,每究一乘。」還要研究大乘佛法。很多人都是閒適之暇,每究電視。你們上班應該沒有武則天忙碌,下了班有否「每究一乘」呢?如果你知道那是寶,你就不會找藉口,否則,你當然不在意。

  學習是沒有辦法強迫的,尤其是佛法。但是,你要注意,比如我過去教過《易經》,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學《易經》卻不喜歡學佛法呢?因為你一學佛法,人家就會問你:「你不是在學佛法嗎?怎麼修成這樣?」「你不是在學佛法嗎?跟我耍什麼脾氣?」「你不是在學佛法嗎?你就讓我一下,肚量大一點。」學佛法的人就掉入一個陷阱:「我學了一、兩年甚至十年,談修行覺得很困難,像很沉重的一件事情。」別人給的壓力,加上自己也沒有辦法欺騙自己,所以很多人退道。你學《易經》,沒有人會把你跟修行扯在一起,所以很多人學了《易經》很有成就感,而學佛法則沒有。


  這樣不是很奇怪嗎?並非讀了佛法才談修行,難道讀了《論語》、《道德經》或《易經》就不用談修行嗎?你要明白你到底在做什麼,學了佛法,重點到底擺在何處。並非只有學佛法才要修行,修行不是學佛法的專利,而是每一個人的權利。最主要是要讓你對人生透徹,每個人都應該對人生透徹,並不在於你是哪宗哪派,或是信與不信。你為什麼要對人生透徹?如此,你才能夠真正過得好。你要好好地活著,要過得好就要通達事理,心中才不會有怨、有恨、有遺憾。上完了《六祖壇經》之後,你想不想繼續再聽佛法,那是你的權利。但是,你不要認為這是一種束縛。你明白了之後,不用人家催你、度你,不用人家權巧引導你,你自然就會研讀,你才會有懂的一天。

聞後思惟:你把你的心擺在哪裡呢?

 

閱讀 338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四, 02 三月 2023 20:07
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