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六, 19 八月 2023 18:14

暢談六祖壇經(1401)離開兩難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先須舉三科法門,動用三十六對,出沒即離兩邊;

  「先須舉三科法門,」三科即是提綱。你要說法,就要「動用三十六對,」我談個題外話,要看你如何去體悟。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談「三」,就涵蓋了一切。故,在字典的解釋,「三」有多之意。或,我們常講:「無三不成理。」很多東西到三就停止。就像《法華經》問佛最真實的意思,佛本來不答,但是弟子三次請說,佛才答,因為此時不得不答。為什麼老子說「三生萬物」呢?

  我們有儒釋道的熏習,國學你們自己要懂。一長代表陽,陽即是天,天沒有阻隔。地有阻隔,地有山川水流,故地代表陰。一切萬物皆在天地之間,因為天是一橫,所以得的數字是一;地是兩橫,所以得的數字是二,一加二等於三,三生萬物是由此而來的。我講的是最正確的說法,我跟你保證。這叫做單的陽數,只要是奇數的,一三五七九都稱為陽;只要是偶數的,二四六八都謂之陰。

  「動用三十六對」,數字為七十二,孫悟空有七十二變,為什麼不是七十三變?寫《西遊記》不是胡扯的,而是按照傳統文化而寫,都有其學問在。三十六對,三加六等於九,三十六就是七十二,七加二等於九。到了九,就要變。一變,就變二位,在《易經》中稱之為老陽,即陽走到了極致就要變,故窮則變。此處講的,就是你要變化,你要懂應用。這些都是有中國一套的哲學系統的。

  有的人只會從文字看出哲理,但是很少人會從數字看出哲理。一些科學家、物理學家,他們的公式很多都是數字。數字是有數字很深的奧秘,只是你有沒有精通它而已。其實,這些思想我們老祖宗都有談,我以前教《易經》有分山醫命卜相,或理相數,有一科叫做數占。理,就是它的哲理,即真理,相就是現象;理就是性空,相就是緣起。故,談理也談相,談理也談事。《易經》除了此兩者之外,還談數,數字如何去運用,透過數字的運用,變成大衍之術的占卜,就叫做占。以前我講一個卦就要上一天的課。這是文化思想,就看你是否會運用它。

  你看到的經文是文字,你還要懂現象,你還要懂現象中的數量,才能看出它的變化。並非只學一個提綱契領就學完了。比如,學心,就是一個總綱,但其中太複雜了,森羅萬象,一切都包。六祖也會談到這樣的概念,所以《壇經》不僅僅學佛的人喜歡,儒道的人也喜歡。讀了《壇經》,你儒釋道都能通,除非你沒有深入。

  「出沒即離兩邊;」「出沒」即如何靈活地應用它。你的腦袋就是相對的概念,你一定有兩難的問題。為何要你們想清楚?你們想的都是兩難的問題,而六祖要你兩邊都離開。真理是靠右邊還是靠左邊?左邊不對,右邊不對;內不對,外不對;上不對,下不對……無論你怎麼講,都不能夠掉入一邊的陷阱,不要講有就一定有,沒有就一定沒有,這是落一邊。執著就是不對,我管你執著什麼。學《壇經》,執著《壇經》亦不對。你執著自己,當然也不對。

  有人問我一些問題,我常說:「如果你覺得有,那當時你的心就有。」比如,你覺得有障礙,那就是有障礙。事實上是沒有,有與沒有,是你自己創造、決定的。你創造有與沒有,創造了「兩邊」。有的人講話到最後,話收不回來,或下不了臺,因為他沒有辦法「出沒即離兩邊」。

聞後思惟:你的心是否充滿了矛盾呢?

 

 

閱讀 252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六, 19 八月 2023 18:29
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