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二, 05 九月 2023 10:46

暢談六祖壇經(1423)萬物平等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六祖告訴弟子,若要說法,只有一個概念:相對的,都是因緣的關係,皆是「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比如,天與地哪一個高?這個概念,莊子最喜歡談。從地來看天,天高;從天來看地,地高。只要是凡夫,都認為地是卑的,天是高的。在人們的潛意識,職位有貴賤、好壞之別,只是人們不太願意講出來。

  我很年輕時,曾經看過一部連續劇:有一個乞丐被一位千金小姐佈施過一顆饅頭。為了報恩,他對千金小姐說:「我吃你這一顆饅頭,我就要生生世世保護你。」有一天,千金小姐被人綁架,被乞丐救了回來。她的員外父親為了報恩,要給乞丐十兩銀子。乞丐說:「員外,我不要錢,我只要學一技之長。」乞丐很長進,員外也很欣賞他,覺得他很可取。員外有勢力,就介紹他去學習。他果然是個值得栽培的人才,雖然乞丐出身,反應、口才、道德卻是一流的,有權有勢的人都認同他。

  最後,乞丐終於變成了大掌櫃,很有成就。員外跟他講:「你跟我女兒各方面都很好,只有一個地方,你們身份不同。」這叫做地位,位置不一樣,人生就不一樣。表面上,他是在演戲,但所有的連續劇都是演給凡夫看的。凡夫看了會入戲,會變成戲迷,就是因為他們是凡夫,劇情合他們的意,與他們一拍即合。

  在佛法中,有一種人稱為獨覺、辟支佛,看到自然的現象就開悟了。不僅僅佛教界,中國也有這樣的聖者。你若讀到《莊子內篇》,你會覺得莊子也是開悟之人,他的想法超越很多人。莊子曰:「以道觀之,物無貴賤。」即:道,從時間的角度是永恆的;從空間的角度是整體的,兩邊、上下、對線角、內外皆不可以拆開;從萬物的角度是平等的。天道本身如此,人道卻違反天道。道不能分開,人們卻要將之分開。你想要樂的、順的,而不喜歡逆的、苦的。忠言逆耳、良藥苦口是好的,你卻不要。

  那一天,我去一個法師那邊聊天,他有一個信徒也在,我已經遇到那個信徒三次了。我每次跟法師聊天,他就在旁邊插話,我講什麼,他都說不一定。比如,我跟法師講:「學東西,你真的要有興趣。」他就說:「不一定。」到第三次,我才問他:「你可以告訴我什麼叫做一定嗎?你講不一定,你要講個理由給我聽。」他說:「學東西不一定要有興趣。」我說:「沒有興趣會學得好嗎?」他想了差不多三十秒,抬頭跟我說:「法師,你講話很傲慢。」一般人會解釋說:「你不要誤會,我不是這個意思。」我完全沒有解釋,我只是說:「如果我講話的口吻傷害到你,我跟你道歉。」當我這麼講時,旁邊的法師一直幫我解釋:「你誤會了,你不瞭解達觀法師,你不知道他是個什麼樣的人。」我都沒有講話。結果十分鐘之後,他就坐不下去了。你一定要停留在過去的概念嗎?難道我好為人師想度他嗎?我沒有這個念頭。我直接跟他道歉,意思是:反正試試看,能談就談,不能談,這樣就好。

  一般人不會請法,只是無聊去找法師聊天。你的想法要突破、超越,你過去是什麼人都過去了,你每天都是不一樣的人,你不要以為你還是過去的那個人。你過去沒辦法整體來看這個世間,道是整體的,但人心是分裂的。故,談八卦,講三陽三陰,或者數都是九,就是要告訴你,道是平衡的,是一樣的狀態。人居中,你活在大自然中,你能觀察這種現象及運作的法則,懂得順乎天理、應乎人心,不就是隨緣嗎?

  順乎天理,日月星辰該怎麼變,你就怎麼變,而非跟它對抗。夏天穿短袖,冬天就穿長袖加外套。同理,跟人相處,對於個性比較急的,你退一下又何妨;對於個性軟弱無能的,你就應該勇敢。從天地變化的道理,來看到人的心亦是如此。故,不是要別人隨緣你,而是你要隨緣人。《易經》的隨卦,是我隨人,還是人隨我?好好體悟吧!

  《易經》透過卦相來描述人與人的錯綜複雜。你要看清楚,就是要透過道而有所領悟。這個卦相可以轉變變成人,乾即父,坤即母,它就變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乾卦是自強不息,坤卦為厚德載物。你看到地,就應該學習大地,要敦厚自己的德性;看到天,就要效法其自強不息的道理。

聞後思惟:如何從差別中體會到平等?

 

 

閱讀 342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二, 05 九月 2023 11:02
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