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無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萬種法。汝等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
「外無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萬種法。」就是因為經典有這樣的描述,所以才有人會把禪宗當作唯心論。這就是你看經典時應該看清楚的問題。「萬種法」即是諸法,諸法因緣生。但是,不明白這個概念的人,會將之當成第一因,那就是唯心論,他不知道心也是因緣。你解讀時,如果你的根本思想沒有確立,你很難理解。你再怎麼看,它就好像是這個意思。但是,如果你真的明白緣起,你不要把心當成是第一因或單一的。
所謂「心外無境,境外無心」,表面上是外面的境界,其實是你的內心。我們都聽過佛印與蘇東坡的故事:蘇東坡看佛印像牛糞,那是蘇東坡的境界;佛印看蘇東坡像佛,那是佛印心中的境界。境界就是境界,汝心自生分別,故境原無好醜,好醜起於心。錢就是錢,錢沒有善惡,是用錢的人產生的善惡。有人說修行一定要貧窮,為什麼非要這樣?如果認為一定要貧道,就是知見有問題。別人的想法跟你不一樣,不可以說他錯;別人的穿著跟你不一樣,你不可以說他奇裝異服;別人的興趣跟你不一樣,你不可以說他怪胎。你有很多概念是沒有道理的,但你總以為很有道理,難怪你不能開悟。如果你明理,你的心就會柔軟,你看這個世間就順眼。如果別人跟你不一樣,你就不順眼,那是你的心自起分別。
心,還是因緣。有人會說:「它不是第一因,因為心從性起。」如果什麼都是性變的,那性豈不是上帝?因為上帝創造萬物。你學到最後,你也一樣講不出所以然,看不出關鍵。比如,有的人學習阿賴耶識緣起,就把阿賴耶識當作第一因;學習真如緣起,就把真如當作一個實有真如。很多人就是有這種思想,你沒辦法與他溝通。有一些法師想要跟我聊,我會先試探一下:「你對佛性有什麼看法?」他如果說:「唯有佛性是真實的。」我就跟他講破妄顯真,因為客塵覆蓋了佛性,就跟他講客塵如何消除。他如果哈哈一笑,我就讚歎他。
「汝等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這就是信。真信,你才能夠真正理解。有人為你說法,如果你懷疑,你沒有辦法受益,又如何能理解呢?你要深信這個事實,你自己是佛,你千萬不要懷疑。你說:「師父,我是佛,我怎麼不知道?」因為你睡著了,當然不知道,你醒了就知道了。你說:「我才不相信呢!」我說你是佛祖,你就說你是妖魔鬼怪;我說你真有智慧,你就說你真傻。有時候我們在幫助別人,你要把他往上拉,他就是越往回走。就像昨天跟同學談到人生有很多陷阱,我說:「沒有關係,雖然都是陷阱,你爬得起來就好。」沒有錯,人生有很多陷阱,你已經都跳下去了,也踏到地雷了。但是,過去的都已經過去了,不要再躺了,你爬得起來就好。
聞後思惟:你能時時生起覺性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