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有三種:一種與惡相應,比如喜歡財色名食睡,喜歡賭博,喜歡喝酒,喜歡唱歌跳舞。有的很嚴重,有的表面上不嚴重,但慢慢累積出來,就會變成惡的欲望。惡的欲望能夠障礙自己、傷害別人,最好不要相應。
第二種惡叫無記。它表面上不屬善也不屬惡,但是跟愚癡相應。比如看電視,不是不可以看,而是要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在看什麼,看完就把它關掉。但是,很多人不是這麼理性,而是無聊就把電視打開,打開之後就亂按,就東看西看。看完了之後,還繼續看、繼續按,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停止,就這樣日復一日。你說他喜歡看電視,好像不太對;你說他不喜歡,他每天都做這個動作。現在的年輕人不是每天看電視,而是每天看電腦或手機。你不知不覺被這個東西吸引,你就處於無記的狀態。
欲如意足是指與善相應的欲,這有助於你、有助於人,你要和這種欲相應。比如,各種才藝、專業、佛法,只要是正當的,你可以好好用心學習。如果你沒有這個欲望,你根本學不下去。佛法與民間宗教相比,一般人對民間宗教更有興趣,因為有求必應。民間宗教好像某部份可以滿足你,好像很快,比如孩子受驚,燒一燒就好了,或化個符燒一燒吃下去就好了,或大大小小的事情去問師父,神明會告訴你如何處理。但是,他們沒有想過,他們並不能真正解決他們的問題。
你來學佛法,也可以有求必應。即,你有什麼問題來,我就教你什麼方法。所以,很多人學佛法也是求感應。感應是,你有什麼問題,誦哪一部經,持哪個咒,按什麼方式來拜懺、消災,馬上就不一樣了。比如,你睡不著,師父就叫你拜《梁皇寶懺》以超拔祖先,誦完之後,你就很高興,因為你爺爺很高興地來向你托夢。你們讓別人算命,都是宣傳准的而非不准的。准的一個一個傳下去,就有很多人會相信。
你如果要來學感應,這不能解決你的問題。比如,超度你的祖先要誦《地藏王菩薩本願經》,那地藏王菩薩超度他的母親要誦哪一部經?我不是說誦《地藏王菩薩本願經》沒有用,而是你不懂它的涵義。超度,是超度你的觀念。所以,現在學佛的形式已經多過於真正的教育內涵,這就是佛教表面上的興盛,其實根本不興盛。
方便可以,但不要把方便當成究竟。方便有兩種:一種是正方便,一種是邪方便。曾經有同學說我會山醫命卜相,風水、地理、面相、卜卦、抽籤、民俗療法、針炙都用,就都不要收費,讓人家來問,這樣就可以。透過算命講佛法,這叫邪方便。他是看到算命而不是聽到佛法,因為覺得很準,所以要學算命。我是試過教《易經》講道理,但很多人卻學地理風水,只有少數學生跟上,其他學生都流失。我都講那麼清楚,他們的腦袋還是轉不過來。
正方便, 即我方便度你,但是用正確的方式度。因果自負,你不要亂來,把邪法當方便。比如,明明是命相館,卻稱之為觀世音菩薩命相館,這叫做包裝。我們要真心面對自己很困難。
聞後思惟:你分得清正方便與邪方便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