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一, 25 十二月 2023 19:54

暢談六祖壇經(1525)生活禪修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定與靜是不一樣的。靜是相對動而言的,好靜就是落一邊。你不是落靜,就一定是落動。所以,不可以把定解釋為靜。所謂定,是不被影響。在哪裡不被影響?在境界中不被影響。既然是境界中,故境界是因緣,隨著各種因緣變化,一定是有動、有靜。靜也無礙,動也無礙。有事,我清清楚楚地去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無事,我也不會覺得寂寞、孤獨、無聊、枯燥。定要在生活中修,在境界中修。修行不是很亂,希望靜下來,那只是方便說而已,那還是屬於情緒起伏,而非定。你不能把情緒的問題當成一種禪定的功夫。

  那一天,有同學問我:「師父,你很少辦禪修。」你們知道原因嗎?因為真正的禪宗照理來講是不辦禪修的。很多人對禪其實很不瞭解,但卻喜歡講禪。你問他怎麼修行,他可能會講他禪凈雙修,但他卻講不出什麼是禪。到處都在辦禪修,禪修一定不是指禪。像南傳,他們也辦禪修,一般道場辦的也叫禪修,但他們不見得修禪。比如,辦四念處的禪修,辦內觀的禪修,或辦止觀的禪修,禪修只是指一般的修行,都是依照一個方法在修,而且都講求次第,一步一步地修。「禪」這個字,大家用得太氾濫、太普遍。當今,真正禪宗的禪很少。

  真正的禪門,宗風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修行。離開生活,沒有什麼好修行。從六祖開始,一直到馬祖道一禪師建立禪宗的道場,稱為叢林。這些道場,除了早晚課、用餐、睡覺之外,幾乎全天都在工作。他們自己種稻米、種菜、砍柴、挑水、建設。以前的道場很大,要養上千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執事。你現在要刷牙、洗臉,打開水龍頭就有。以前要用水,需要去挑。從山上走到溪邊,挑著水之後又爬到山下,來回走,不用到少林寺就已經有功夫了。這一種人,不需要打坐之前先暖身。

  以前叢林的道場,是相當嚴謹的。每個人一天到晚都在忙,根本沒有機會在那邊混。能夠待得下來的,就是有功夫。他們從早到晚,會遇到各種境界,這些境界不是你住在禪堂裡面可以遇到的。住在禪堂裡,大不了,第一腳很酸;第二,打瞌睡;第三,蚊子飛來飛去。你要如何在禪堂裡歷練?

  在叢林的道場中,人多,每個人想法、歷練、個人修養不一樣,你跟那麼多人在一起,你自己要能夠心平氣和,本身就是要有修行才有辦法。一個人住好像沒有事,兩個人住在一起就有意見了,就難以相安無事了。

  最好的禪修應該是生活,而你們現在看到的禪修課程表都是刻意安排的。在每天的生活中,哪有說你早上起來就有飯吃的?吃完飯之後,還讓你去散步。散步之後,就回來靜坐,一直坐到中午,用完餐之後你再睡覺,起來又打坐。最後你洗個澡,然後再接著打坐。這是刻意安排的,不是生活,你的生活一定不是這種狀態。

聞後思惟:你知道如何在每天的生活中習禪了嗎?

 

閱讀 297 次數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