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六, 21 十月 2017 11:58

傳心法要講記-113

作者  釋達觀/講述 無念齋/整理

304448694d583032

覓他自己尚不可得,何況更別有法當情,不見教中云法法何狀。

  師云:「若是上根人何處更就人?」我們上個禮拜只講這一段,這個「何處更就人」,就是說他哪需要依靠別人呢?或許你一直覺得說,假設沒有人跟我講這個,我怎麼會知道呢?我們常講說自助才能夠天助,假設你自己沒有下功夫,其實別人跟你講真的是沒有用,一點用處都沒有,你人生的問題,如果你在問別人之前,假設你沒有好好思考過,你問別人事實上是一點意義都沒有。所以有的人問問題,他一問,當別人跟他講,他可能會恍然大悟,有的人縱使沒有恍然大悟,他說不定會痛哭流涕,縱使沒有這個情形,他也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他透過問別人,他會有更深層的認識,但是這裡面決定在他自己,他面對自己的內在他有探討過。

  這個我32歲才離開公司,然後自己出來教課,我雖然是台中人,但是我當兵退伍之後,我幾乎都是在外地,我幾乎都是在南部,所以我一個人生活的時間很長,一個人生活時間很長,那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代表我有機會,跟我的內在長時間的相處,我跟甚麼相處呢?我跟痛苦相處,至於甚麼因素甚麼原因,我大部分都在外地,這個就不是上課內容。所以一個人覺得痛苦,一個人覺得孤獨、一個人覺得空虛、一個人覺得寂寞,一個人覺得人生到底在幹嘛!我又所求何事?我努力又為了甚麼?也就是我最終能得到甚麼?最終人生還不是死亡嗎?所以我重複的去探索,我自己的內心世界,我也重複去觀看自古以來的歷史人物,或是各種朝代的興衰。假設,我沒有長時間面對我自己內在的問題,我看經典是不可能觸動的,但是如果你不是這種狀態,你來看經典,我看你要觸動很困難。所以自己長時間在找答案,在找為什麼?所以看了佛法才會有所感動,哇!原來是諸法因緣生!原來是事出必有因!原來苦來自集,對不對?那集的原因是甚麼?它必然有它的方法可以去破除,然後恢復它本來的狀態,他一定有方法去滅它的苦,所以我看了佛法,讓我內在當中有很多疑惑都釋懷。

  我為什麼要談這段,我的意思就是說,有的問題是我想10幾年,這樣才有力量,不然有甚麼力量可言?譬如說有很多同學,他只是想來聽我說,你很多問題你都沒有想,你只是想聽我說,你到底要聽我說甚麼?這個佛經都有寫給你看啊!譬如說,你不了解你自己啊!譬如說,你也不知道,你在想甚麼啊!譬如說,你都誤會,以為你現在可能沒有事啊!或是說你現在誤會,以為你有很多事啊!我告訴你那都是誤會,為什麼都是誤會?因為你沒有清楚,所以我說那叫誤會,現在是怎麼回事?其實你也不知道,我不蓋你,所以你來聽課事實上,是你下過功夫你再來聽課;你去問問題事實上是你深思熟慮,你想破頭的問題,你來問問題,才是對你真正最大的啟示。不然你很難打開,有些問題是很複雜的,有一些問題你怎麼想,都想不出來的。

  譬如說,你還沒有來投胎之前,你在哪裡?你在哪裡?你有想過這個問題嗎?這個問題你不知道,你對實相會了解嗎?我相信在座的你們,你們一定都會想差不多誤會,你說師父實相說那麼久,叫我說我至少也會說幾句,我現在講這個問題就是實相,你可能只會談實相說就是空啊!就是畢竟空啊!那是甚麼意思?我現在不談這個問題,我只問你說,我問一個問題,我請教你,你在哪裡?你答不出來,你答不出來,你當然答不出來,這個就叫做禪宗所講的「父母未生之前」,我不談說父母未生之前的本來面目,我只問你說「你在哪裡?」你或許會這樣跟回答說:「師父,我在六道輪迴,我有可能當人、我有可能當狗、我有可能當鬼,我有可能當甚麼啊!」我現在不是問這個問題,不相信我再問第二個問題給你看。你現在人在哪裡?「在虛空中」。不對!你看,你現在回答的東西,事實上是你們不清楚的,對不對?這裡?確定?「確定」。你過去在哪裡?「在那裡」。實相有在哪裡的問題嗎?有還是沒有?「實相當然是沒有」。你為什麼說你在這裡,你為什麼沒說你在那裡,你的實相只有停留在這裡跟在那裡?「因為我談的不是實相,實相是沒有在哪裡的問題」。我問你的是實相。沒有也不對。所以我現在的意思是說,其實你的問題很多,但是你們都不反問你們自己,你們只是單純地來上課,然後聽到你曾經沒想過的問題,你然後就把它記錄起來,只是這樣這種狀態。這些東西你沒有下功夫,你知道答案你也不能啟發,如果你下功夫有一天,有人可以告訴你,或是說有一天,你突然看到經典的一句話,你可能會內在有很深的觸動,縱使沒有開悟,你也會更上一層,一定是這種狀態,你一定會超越一層。

  所以黃蘗禪師講說,上根器的人,他不見得要依靠任何的人,但是因緣成熟,他只要遇到善知識,他只要一請問,就像六祖去問五祖弘忍一樣,就像三祖去問惠可,道信去問三祖,都是一個問題打開,就打開了,對不對?覺得自己業障深重,所以祖師就說:「把你的業障拿來,我替你懺。」拿不出來就懺盡;我的心有所束縛,「誰綁著你?」沒有人綁我,既然沒有束縛,那何必解脫呢?所以當下那個人在問題,他一定不是隨便問,他不是像在路邊遇到一個人說「借問」這樣,他一定不是這樣子,他自己思考很久,然後他百思不解,但是他又能夠知道,這個問題很重要。

  所以此有故彼有,要互相配合,你希望我配合你,你不配合有用嗎?有沒有用?一點用處都沒有,我們就無法配合,我也配合不了你,坦白說我也配合不了你。我已經講過了,書講那麼清楚,你要答案裡面都有答案,你去找,但是你看到答案,我可以跟你保證,你也沒甚麼感覺,你一定沒有甚麼感覺,你想破頭看到答案,你才會有感覺,你沒有想破頭,你一點感覺都沒有,你想過嗎?你想過你為什麼在家嗎?你想過我為什麼出家嗎?你想過你為什麼在台下聽?你想過我為什麼在台上講?你說沒有人教你不懂啊!但是你們認識我這麼久了,我有老師嗎?你們還有老師教,我沒有老師教,這樣你們不會害怕嗎?你們不會害怕你們學錯嗎?跟一個沒有老師教的人學,你們不會害怕嗎?害不害怕?嚇死人了對不對!你們不害怕嗎?你們不會懷疑嗎?對不對?我又不是出自名門。很多的東西你是要有所依據,譬如說你來聽課,你也要有所依據,不然你聽對聽錯,這個人胡說八道對不對?你還是要有所依據,不然你怎麼知道,你到底是學對還是學錯?你不可以只跟我跟講說:「師父,我們就有緣嘛!聽的合我就聽。」對不對?不要這麼粗糙,聽的合你就聽。我請教你一個問題,我去百貨公司穿衣服,跟我合的衣服有多少?滿倉庫的衣服,我都適合穿對不對?假設同學穿XL的,每件衣服跟他都合,那麼同學為什麼不要每件衣服都買,所以好好的想,好好的思考,就會有不一樣的體悟。

  你們所問的問題,跟我所教的東西都不太一樣,這真的是我一直都覺得,很納悶的事情,我明明在教國文,你們都問我英文,我都覺得好奇怪!你們為什麼很少有人,問我現在教的問題?代表說,你們對現在所教的這個問題沒有深入,沒有深入你的心。你沒有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來,所以問別的問題,那是因為你對現在所教的課程,你沒有辦法深入。因為你沒有辦法深入,你會造成一種狀況「不知道怎麼問」,對不對?甚至有同學跟我講說:「師父,我要問甚麼?全部都被你講光了,我要問甚麼?」我只能夠跟你講一句話「I am sorry對不起」,以後我少講一點。

  「覓他自己尚不可得,何況更別有法當情,不見教中云法法何狀。」這個人家一談就是談核心,黃蘗禪師為什麼講這一句話,因為前面裴休是不是這樣問,問說各宗師都有他們的教法,對不對?都有他們的教法,譬如說開悟的方法,成佛的方法,修行的方法,裴休在問方法,現在黃蘗禪師怎麼回答?連自己都不可得,你還跟我談甚麼方法,要不要先有你的存在,要先有你的存在,所以你才學功夫對不對,但是如果連你自己都不可得了,你要問我甚麼功夫?有沒有學功夫的問題?注意聽!注意聽!你現在都問師父要怎麼修?來問我一下,直接問問我剛哪句話。「師父要怎麼修?」有玉珠這個人嗎?有玉珠這個人嗎?誰是玉珠?我我是甚麼?自己都搞不清楚了,跑來問我說怎麼修?你們都是這樣,你對自己都搞不清楚了,你怎麼很關心怎麼修,你怎麼不關心你自己,你怎麼在關心法門?好奇怪呢?你問怎麼修要做甚麼?你今天只是要了解你自己,結果你不了解你自己,然後你一直在研究怎麼修行的法門,你繞了一圈,你還是不了解你自己啊!你為什麼不要直接了解你自己呢?你怎麼跑來問我說怎麼修?假設我是少林寺,你跑來我少林寺要學武功,我現在請教你,你現在是要學童子功、還是鐵頭功?但是如果你都不知道你是誰,你想要跟我學甚麼?

  所以我們把問題拉回來,你學那麼多法門的目的,只是為了繞回來了解自己,這樣對不對?只是這樣而已,你學那麼多東西繞回來的目的,只是為了要了解自己而已,就這樣子而已,你不要以為有甚麼!黃蘗禪師大慈大悲,禪宗的祖師都是很慈悲,他不浪費你的時間,他也不希望你走冤枉路,他也不騙你,他直接告訴你說:「你是誰?」直接這樣告訴你,你不用這樣繞一圈,你不要繞,就是不要繞,這樣會了嗎?會了嗎?你怎麼都苦笑呢?了解!你誤會有照月這個人,因為你誤會有照月這個人,所以這個人製造很多煩惱,然後這個人再跑到禪心學苑,想要學佛法,然後來學佛法再繞回來,解決你的煩惱,解決你煩惱後,再繞回來了解照月這個人,這樣有沒有囉嗦?很囉嗦!很囉嗦!你們很囉嗦,很難相處。

  你們看黑板,你看我每次都是畫靶,讓你們射飛鏢,你們每次都把我影印回家射飛鏢,如果你沒有體悟到,找自己都不可得了,你在幹嘛!你都不可得,你卻有那麼多煩惱跑出來,這不是天大的誤會嗎?這天大的誤會!哎呀!實在是那麼大的誤會,那既然大家誤會,我們說說看吧!中間那個就是「我」,「我」是一個假名,「我」為什麼是假名,假名從哪裡來?從假象來,注意聽!假名從假象來,注意聽!所以「我」是甚麼?「我」是真相嗎?已經告訴你了「我」不是真相,「我」是假象,因為這個假象,安一個假名,安一個假名叫做「我」,從頭至尾都叫做「我」,注意聽!心芳,你現在是不是你,過去有心芳這個人嗎?一百年前有心芳這個人嗎?一百年前沒有心芳這個人,一百年後未來有心芳這個人嗎?沒有!現在有心芳這個人嗎?「沒有」。你看到鬼喔!現在有沒有心芳這個人?「有」。你去撞牆,有,也不對,該怎麼回答?你愈來愈有智慧了。「假有」。不錯還有呢?「暫有」。對,山育答得很好,暫有!有沒有人反對的?暫時有,有沒有看到?會懷疑嗎?你們會懷疑嗎?如果你想過突然,有人告訴你這個答案,你會不會稍微高興一下,真的是這樣喔!本來就是這樣!對喔!對喔!喔!我只是暫時的存在,因為你的因緣還沒有散,因為你諸法因緣生,所以你暫時存在,所以你是暫有,你不可以把他當真有,或是實實在在的有,這個你當然苦不堪言,你們今天為什麼痛苦?就是因為你內在總是當實有,你才會痛苦,不然你為什麼會痛苦?我這樣說有沒有白?有夠白話!暫有,有沒有人反對的?我現在要教到全數通過,我才要過關,一個聽不懂,我都乾脆不要再上了,都沒問題?

  你有沒有自尊心?暫有!吃飽太閒,如果知道連國鎮這個人都是假有,自尊心怎麼暫有?不是啦!我現在意思是說,假設你已經知道,你現在是暫時有,但是你再生自尊心,就不太有道理,不是啦!我現在所講的暫有,原則上是暫時有你這個人,對,暫時有你這個人,對不對?我只講這個人,你已經明明知道你這個人,是暫時有了,然後你再生起一個自尊心,實在是豈有此理,我的意思是說,如果你先承認,你這個人是暫時有的。好,你聽我說,執著身體比較難,還是執著自尊心比較難?是嘛!所以執著沒有我比較難,還是放下自尊心比較難,其實放下自己很難,以自己跟自尊心來比較,自尊心是比較簡單,這樣了解嗎?現在是跟你講說,假設你承認這是暫有,接下來你生命所發生的事情,他執著的程度不應該比這個更強,應該是愈來愈淡才對。譬如說不執著我,跟不執著名利,當然不執著名利比較簡單,這樣你了解意思嗎?但是如果沒有這樣講,你叫一個人不執著名利,他還是強不強烈?強烈啊!你叫一個人不執著仇恨,強不強烈?強烈啊!但是如果你能先肯定這個,接下來你現在所發生的事情,其實都比這個弱,這樣懂意思嗎?

  我們今天,假設沒有辦法一下子看穿,就要從最容易看淡的先看淡,所以我才會奉勸,你現在執著你的身心,不要說執著你的身心啦!你現在執著你這個人,好暫時可以接受,你現在執著這個人暫時可以接受,但是比較不能接受的是甚麼?這個人產生的各種妄想,照理來講,這個應該比這個好破懂嗎?這個應該比較好破,這個比較難破,因為這個破了,你才能夠證阿羅漢,但是你現在「我」沒有破,但是你的妄想愈來愈少了,這樣學佛法得不得力,其實已經得力了,這樣對不對你的煩惱愈來愈少,你雖然還執著一個我的存在,但確實比別人煩惱更少,對還是不對?舉個例子,譬如說,我們的慾望有財色名食睡,譬如說財色名食睡,你五項都有嗎?沒有全部對不對?這五個你最執著哪一個,你說什麼那一個?睡,你睡得著嗎?你這麼多歲你睡得著嗎?所以你把事情看得愈清楚,沒有錯你雖然還是凡夫,但是你的慾望,你的煩惱,你的妄想,你的執著,事實上已經比一般人少了,你有沒有看到?真的有看到啦!有啦!我也是凡夫,但是我也不可能五個都有啊!有一些大家很喜歡的,其實那些的東西,對我很淡相當的淡,所以你這個現在沒有破,但是請你明白這個概念,從你暫有的概念當中產生各種的東西,你只要看得愈清楚,那些東西愈容易脫落,它就會一層一層的脫落,談到這裡,談到「沒有、暫有、沒有」,談到這裡,山育,有還是沒有?「沒有」。不對,這樣回答,不對!這個要體悟到空意,我現在要講的是要告訴你空的道理,我是要跟你講空的道理,讓你去體會,它不是很抽象的東西,你們真的不要誤會,它沒有很抽象,我用這個概念只是跟你闡述說,我想去動搖它(我),你對「我」是很執著的,但是我用各種方式,要來動搖你對「我」的執著,就像說甚麼,就像說我們這棟大樓,雖然地震來它沒有倒,但是長時間的地震,它的結構體有沒有在動,其實它已經在動了。所以我上課上的太溫和,你們都感覺不到,那叫無感地震,你們沒有感覺,所以我上課有時候會用有感地震,把你這些「我」的房子,破壞結構體知道嗎?其實我就是在破壞你的結構體,只是你了解我的意思嗎?你能體會嗎?只是想盡各種辦法來告訴你,說你對你的「我」,不要這麼執著可以嗎?

  好!再來,我們談「我」,是因為有五蘊的關係,就是因為有五蘊的關係,所以你才談「我」嘛!所以《心經》告訴我們要照見五蘊皆空,五蘊對你來講就是「我」的概念,有沒有靈魂?你現在已經沒有靈魂囉!你怎麼這麼死腦筋,換個名字有一樣嗎?你現在講的神識跟你認知的,靈魂一樣還是不一樣?靈魂有生有滅,還是不生不滅?「師父,你沒有說過,今天才第一次說,我不會回答,靈魂有生有滅,還是不生不滅。」靈魂就是你的心啦!靈魂就是意識,靈魂就是精神狀態,不要這麼囉嗦!知道嗎?你的身體就是肉體,這樣對不對?所以靈魂會不會變?靈魂就是你的心,你的心會不會變?要想這麼久嗎?所以你上輩子的靈魂,跟這輩子的靈魂一樣還是不一樣?「外相不一樣」。那內相一樣喔!你現在在說甚麼?甚麼叫外相不一樣?所以你的靈魂就是不生不滅喔!不太清楚,為什麼都不問?「因為師父又不講我怎麼問?」我實在要昏倒了,你們有很多問題都沒有去探討,不要那麼複雜,你講甚麼都好,你講靈魂、元神,講甚麼都好,就是五蘊,這樣知道嗎?你現在所講的概念不會跳開五蘊,所以五蘊是變還是不變?變化嘛!五蘊是生滅的變化,它就是會變,所以這個「我」站得住腳嗎?站不住腳,這個「我」站不住腳,「我」是甚麼意思?「我」是主宰的意思、「我」是不變的意思、「我」是單一的意思,那叫做「我」,所以「我」不可得。但是問題是,大家緊緊在保護那個「我」,每次我只要談到那個「我」,其實我們的內心就會產生反抗跟保護,有還是沒有?你們看到了嗎?當我在談你那個「我」的時候,你的那個「我」就開始反彈,也就是說你對「我」這個概念相當的牢固,然後你把它抓得很緊。但是你的「我」不破,你的煩惱永遠在,然後你的苦難也永遠在,因為你沒有辦法度一切苦厄,因為你沒有「照見五蘊皆空」,你的苦厄就存在、你的煩惱就存在、你的痛苦就存在、你的問題就存在,你所有的問題都是因為「我」的存在,「我」的存在,所以煩惱存在,所以一切的憂悲苦惱存在,那個東西沒有破,它都存在。

  好!我現在假設給你聽,假設「我」存在,所以五蘊存在,只要有「我」的存在,你一定是個自私自利的人,我有說錯嗎?你一定是個自私自利的人,你凡事第一個動作就是保護自己,再來就是擴大自己,所以你內在一定會生起無數的貪嗔癡,而且你一定會滋養它,就像細菌一樣,你會不斷的滋養它,就像我們現在的登革熱一樣,那個病源假設不滅,細菌一直增長,一直增長很可怕,病源就在那個字「我」,所以你的三毒會不斷的增長,你的三毒不會不斷的消失,不會喔!你只是會不斷的增長而已,很可怕喔!接著因為你有三毒,所以你會產生八萬四千煩惱,八萬四千煩惱是一種統說,知道嗎?你會生起無數的煩惱,既然有「我」的存在,就代表一定有誰的存在?有別人的存在,有眾生的存在,有一切的存在,所以才會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在你生命當中,你會感覺到很苦,因為你面對一切人事時地物,你會遇到各種複雜的人,那麼這些很複雜的人,他跟你也是一樣,一樣是自私自利充滿貪嗔癡的人,所以接著這個世界存不存在?這個世界也存在,這個世界走到哪裡,都是那樣的人,已經到這個時代,還有這麼多難民,你會覺得實在是不可思議,人類到底在做甚麼?為什麼還有這麼多難民,為什麼還在那邊殺來殺去,真是好可怕!人類到底在想甚麼?所以我們這個世界已經存在,那既然我們這個世界存在,就代表不是只有我們這個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都存在,那既然三千大千世界都存在,整個虛空都存在,你知道我在說甚麼嗎?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全部都存在,你看到了嗎?

  好,那現在繞回來,只要對「我」徹底的去了解,假設你對「我」真正的瞭解了,當你證悟了無我之後,注意聽!當你證悟無我之後,這些東西存在還是不存在?不對,我證明給你看,好不好?當你開悟之後,你存在還是不存在?當你開悟的時候,我存在還是不存在?當你開悟的時候,你要不要吃飯?那個是甚麼意思,存在還是不存在?所以你們不要以為說,我開悟我就全部把它擦掉,不是這個意思,雖然永嘉大師證道歌講了一句話「夢裡明明有六趣」,然後,「醒來空空無大千」,但是並不代表說永嘉大師開悟後,我們全部的人都消失,不是吧!所以你們按照文字在解釋,你們要解釋好,他開悟,我也是存在啊!連開悟那個人,他還是存在啊!他坐高鐵,他還是要買票,你說他存在不存在?他還是存在,只是說當他開悟之後,這些東西再也沒辦法障礙他,為什麼這些東西,再也沒辦法障礙他?因為這些東西的本質就是空,那是甚麼意思?你看到的這一切,它的本質就是空,所以要不要把他擦掉?不用,要不要把他去掉?不用,要不要把他幹掉?要不要啦!聽不懂,聽不懂的舉手,這些的東西是不是緣起?對!緣起當下就是空義,那你要去證悟這些東西都是緣起的現象,所以不是去把它消滅它,不用!你開悟的時候,你討厭的人,在不在?在!很簡單,你開悟的時候,你討厭的人還是在,但是你已經不再討厭他了,為什麼你可以不再討厭他?為什麼?因為當你悟道之後,貪嗔癡也生不起來,當你悟到了實相,當你體悟到真相,這些東西生不起來,它自然生不起來,你叫它起來也不可能。但是沒有悟道的人,你叫他不執著也不可能,我就跟你講沒有商量的餘地,只有迷跟悟,沒辦法商量,沒辦法商量說,你暫時不要討厭我,好不好?我們的內心世界就是直接這樣的反應,它一反映下去就是這種狀態。

  所以你注意聽,《心經》說「照見五蘊皆空」,注意聽,《心經》為什麼不講說「照見空」?《心經》為什麼不講「照見空」,要「照見五蘊皆空」,說說看!《心經》為什麼不講「照見空」,要「照見五蘊皆空」?我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意思是說,它為什麼不照空,它要見甚麼?它為什麼要透過五蘊,離開五蘊沒有空可言,注意聽我這句話,離開五蘊沒有空可以談喔!這個毛巾有沒有實相?這個毛巾有沒有實相?沒有實相,那我請問你實相在哪裡?「你現在講的不是實相」。好,講到這裡,我想這段我要先講完,我先把這段講清楚,很多人對實相產生一個很嚴重、很嚴重的誤會,以佛法來講,有的派別否認本體論,注意這個概念,但是有的派別否認本體論,其實他是對佛教的本體誤會,我們佛學的本體跟哲學的本體,是不一樣的,這個概念很重要。我們先談哲學的本體,這句話誰說的「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莊子、老子,你在發燒嗎?來!其實這句話誰說的?孔子,這句話孔子說的。你們如果看到「道」,就一定是老莊,對不對?只要是「道」就是老莊,你們也很偏見,這句話是我們至聖先師孔子講的。好!那我跟著講,哲學上所講的本體論,講的是「形而上謂之道」,是講這個,哲學上是講一個無形無相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然後這個抽象的概念,他只能夠停留在一個理論,他不能變成一種實踐,然後證明出來,哲學上所講的。所以哲學上所講的,「形而上謂之道」,你有沒有看,我特別括弧,他講這個「道」,不是真正的真空,不是真正佛法裡面的真空,它不是這個,它講的哪個空,就是虛無飄渺;我們佛法裡面講的不是這個東西,剛才同學回答的東西就掉入什麼?反正你有進步就對了,開始察覺到好像剛才講的不太對。其實孔老夫子這兩句話,講得好不好?很好!但是問題很多人把這兩句話拆開,那是不對的,這兩句話拆開是不對的。甚麼叫做「形而上」?「形而上」就是看不到,然後一種很抽象的概念。甚麼叫做「形而下」?「形而下」就是好像你看的到,觸摸的到。所以有的人把「形而上」,跟「形而下」拆開那是不對的。佛法所講的這兩個是同時存在,但是佛法不用這個名相來解釋,為什麼?因為怕別人把「形而上」、「形而下」拆開,所以佛法用甚麼名詞來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看到了嗎?所以離開色,有沒有一個空可以談,不可以這麼說。

  所以我再重新問你一個概念來,這個毛巾有沒有實相?我剛才上了老半天,這個毛巾是不是色?是!所以這個毛巾有沒有空?「有」。色即是空,看到了嗎?你看到了嗎?有什麼你講,不是,不是,你現在講的是理論,我說你看到了嗎?不是!不是!你看到了嗎?我現在點火,那把火是不是色?所以色當下就是空,你看到了嗎?你看到甚麼?說,看到的人說,看到了什麼?看,快一點看,這麼慢!來,有沒有看到空?有沒有看到色即是空?看到甚麼?說!我看到它在變化,你有沒有看到它在變化,有沒有?那個變化是甚麼?那個變化就是空啦!這樣懂了嗎?我看那個變化,那個變化就是空,你說:「師父,那個變化不是無常嗎?」好!其實無常談下去就是空,離開蘭花沒有實相可言,注意聽,所以看到蘭花,請你看到實相,一樣的道理,離開我這個身體,有沒有甚麼佛性可言?沒有佛性可言,所以為什麼要觀照五蘊去見到空,這樣懂了嗎?看到那個色觀察那個色,當下去體悟到空就這樣子,不可以離開那個色去談空,同理可證,不可以離開形而下的器,去談一個道,不可以這樣談,所以有的人叫做空談,為什麼叫做空談?專門談這個叫做空談啦!這樣知道嗎?不可以離開「器」談個「道」,不可以離開「有」去談個「空」,這樣都是不對的。所以佛法的本體論的意思,其實就是真空妙有,佛法的本體論就是「色即空,空即色」,這個跟哲學本體論不一樣,所以請你一定要弄清楚,你知道有很多人,都把它混在一起,所以你沒有去觀照它,你說你要悟甚麼?我談這裡有沒有問題?所以一樣的概念,我黑板上所畫的這些,我黑板上所畫的這些東西,是不是色?所以要不要去把它去除,完全都不用,懂嗎?這才是真正明白的人。但是現今的人,很多人都不是這樣修,很多人都怎麼修?我要把貪嗔癡去除,他以為這樣才能開悟,你這樣修,我不反對,為什麼?因為這是方便說,但是如果你不能明白,真正的究竟意,你會很辛苦,你的煩惱不需要你滅,不需要你的斷,你的妄想不需要你除,為什麼?因為它當體即空,我是叫你去證道,看到當體即空,就是這個樣子,而不是去斷煩惱,不是去除妄想,不用這樣去除甚麼,這個公案都在談這個問題。

  學生問:「如果我從小就悟到當體即空,為什麼我還要有這個長的一段時間,讓我活著呢?」因為你從小就沒悟道,縱使你悟道,當然你還是活著,跟你活著有關係嗎?你三歲就悟道,跟你活到五十歲有衝突嗎?你從小就開悟,你活一百二十歲,也沒有關係啊!「那這段時間要幹嘛?」這段時間度我們啊!不然,你以為發呆喔!你看她現在打妄想說,開悟之後要做甚麼?我好納悶,開悟之後要做甚麼?我就告訴你,悟前悟後還是一樣吃飯,還是一樣做事,對不對?士農工商,依舊士農工商,教書就教書,聽課就聽課,不就這樣子而已嗎?有奇怪嗎?沒有奇怪,一點都不奇怪,只是以前,沒有開悟的時候活在假象,開悟的時候活在真相,或叫做實相,只是這樣子而已!離開色沒有一個獨立的空可以說,「我現在所看到的一樣是這個空間」。等一下停!「空」不是空間,你不能這樣解釋,很多人把「空」解釋空間,「空」不是空間,「照見五蘊皆空」這個「空」是空間嗎?是還是不是?你的空間在哪裡?我看看在哪裡?你有沒有五蘊?有一天,你照見五蘊皆空,這個空間在哪?好像不是空間,不是空間,這樣知道嗎?又要從頭講,你執著這條毛巾,就是因為你認為它是實有的,所以你看到的叫作假象,然後有智慧的人就開始觀,這個假象是諸法因緣生,因為因緣合和所以產生一個假象,我們為它取名叫做毛巾,所以真正它的本質就是畢竟空寂,畢竟空寂的意思就是說,沒有一個法是永恆的存在,這樣知道嗎?這叫做空啦!不是空間啦!這樣了解嗎?所以開悟的人,他不執著了,他不是看到甚麼空間不執著,他只是看到他本來空寂的狀態,實在是無一法可得,所以開悟了,這樣知道嗎?所以是不是空間?不是空間。

  我舉個例子,不要認為這裡面有個叫做「空」,然後你這裡有很多的妄想執著,然後忽然之間或是透過,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然後就把它擦擦擦,經過多生累劫把它擦擦擦,終於把它擦掉了,開悟了!沒有這個東西啦!不是有一個背景,這樣了解嗎?你的佛性不是一個背景,然後背景當中有很多的貪嗔癡,然後這些貪嗔癡消失後,突然那個背景出現了,你們這樣解釋是錯誤的,這樣就叫做常見,不是這個意思。你現在種種的概念,你只要貫穿它的不實,那就叫做「照見」。我舉個例子,你看到一個影子,以前你認為影子是鬼,這叫做迷人,你注意看原來它不是鬼,它只是影子這叫做「照見」,就是看到它的真相,看到它的真相了之後,你那個害怕鬼的概念就消失了,但是我問你影子還在不在?依舊在!這樣懂嗎?那那個影子後面,有沒有一個叫做「空」的背景?沒有吧!影子後面有沒有一個叫做「空」的背景,所以講「空」是我看到它的真相叫做空,這樣懂嗎?它沒有背景啦!你不要有背景音樂,知道嗎?然後你們看到它後面有個東西,你們這樣講是錯誤的。

  我來用《金剛經》一句話跟你講,「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裡面有沒有藏一個叫「如來」,有還是沒有?請問一下,從頭至尾有沒有離開這盆蘭花?「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看到了嗎?聽懂了嗎?看個這個相,悟到當體是空,就開悟了,不然要怎麼樣,就是知道緣起性空,就是證悟緣起性空的道理,當下就開悟了,就這樣子而已啦!懷疑喔!我看你們的表情,好像甚麼離開色不用談甚麼空,沒有空可談,《心經》已經跟你講這麼清楚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告訴你,離開色談甚麼空,離開空談甚麼色,這樣了解嗎?只是對色的當下,體悟到空,因為體悟到空,才知道所有的因緣能夠生出來,就是這個意思,這個就開悟。奇怪!我都當成你們十年前就聽懂,有時候我們在談之前畫一個圓圈,那是因為方便不得已畫的,依這樣的來說明,其實那是不得已這樣畫,不得已這樣畫一個空,然後你就誤以為,後面有一個襯底,叫做空的東西,那就是誤會了。所以空是在談這個現象,這個現象的本質叫做空,這樣知道嗎?所以你的五蘊是不是現象?是!所以你五蘊現象的本質就叫做空,所以這個世界現象的本質就是空,所以空不是空間不要誤會,因為明白它了,所以不執著;明白它了,所以解脫;明白它了,所以貪嗔癡自然生不起來,因為我已經明白了,就是這麼自然。「師父!死是不是就是空?」是!你講得很好,所以害怕死,就是人世間最大的笨蛋,人為什麼會死?就是因為空嘛!如果那個東西不會變,那就代表空沒辦法生起,所以一切法,因空而建立,懂嗎?沒有空,就沒有辦法妙有,真空才能夠妙有,沒有空那麼法法不能產生互動跟變化,就是因為空,如果每一個法都不會變,那就糟糕了,所以凡所有相,都是因緣所生,所以只要是因緣所生,我說即是空,龍樹菩薩講得很清楚。

  所以我們把這段講完,不用講完來不及了,所以你們今天回去,再把概念整理一下,你說實相,實相是甚麼?你要找甚麼?當下看到這盆蘭花,我能看到它的實相,我就不執著蘭花。「師父,我很煩惱我的孩子。」看你孩子的實相,看清楚,你說:「師父,要怎麼看?」你沒看到他半夜跑出去,那個就是空啦!你沒有看到他去麥當勞買東西吃,那叫做空啦!他一定會變給你看,那叫做空,那就開悟了,你知道嗎?會了嗎?好!下課。

閱讀 1340 次數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