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三, 19 一月 2011 07:01

六祖壇經講記(35)

作者  釋達觀 / 講述  無念齋 / 整理

 

 

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無念。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徧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

若識本心,即本解脫;】你瞭解自己不就〔解脫〕了嗎?!你今天被誰所困?就是被自己所困,被自己的無明、疑惑所困,只是這個樣子而已。你常常講:「我今天出門遇到冤親,回來遇到債主,我一天到晚被冤親債主、孤魂野鬼所困。」你要這麼說,我也沒辦法。舉個例子,如果我們在上課,天花板忽然掉下一條蛇,那大家不是要嚇一跳?就會有人尖叫,有人跑出教室。但有的人就有辦法跟蛇關在一個屋子裡面生活,這就看你瞭解、不瞭解,你不瞭解你就害怕它,無論它是什麼,你都會害怕。表面上你被蛇所困,事實上就是被「不瞭解」所困,這個才是真實的答案,所以瞭解自己的人就能夠真正快樂、幸福、平安、自在,他就能夠真正的〔解脫〕。

所有的問題就是出在你不瞭解自己。這個概念很多人似懂非懂,表面上他好像可以認同,但他又不知道是什麼意思。認同的人,他一定會問:「我要怎麼瞭解自己?」一般人認為要先瞭解自己的優點跟缺點,你當然要瞭解,這是世間法,但優點、缺點只不過是你的現象和作用,是表面的,至於你生命的本質是什麼,你不知道。你願意探討,願意想破頭那很好,但你不要想錯方向。有的人想錯方向,他說:「你說得真有道理,瞭解自己才能夠解脫,對對對!那我應該去研究算命,透過八字ˋ紫微ˋ卜卦來算一算,我終於瞭解我自己了。」或是「我來問問三世因果,讓他告訴我,我就瞭解我自己了。」或是找通靈的,或是透過催眠…。你要催什麼?催哪一世?這樣一問你只會啞口無言。有很多東西沒有講破你會很好奇、很嚮往,甚至你還想學。你想學什麼?不是最好的東西,我不願意學;為什麼?萬一你辛苦一輩子,學到最後,才知道它不是最好的,你不是會後悔嗎?那還是要怪你自己啊!一樣的道理,我為什麼會放下過去的東西,毅然出家而不悔,為弘揚佛法而四處講經?因為這才是最究竟的,才是我要的!所以說志氣要大,那叫大人、大格局,那就是你的佛性。透過這樣如實地去觀照,你才能認識自己,才能夠〔解脫〕。

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當你〔解脫〕之後,〔般若〕的智慧自然就現前了,你自然就會有這樣的境界。〔三昧〕本來叫正定、正受,事實上就是一種境界,你自然就能證得這樣的境界。所以智慧不是求來的,是你自己因為明白而開啟的。比如說,有的人會教我們權巧方便的方式:「你沒有智慧,要向佛菩薩求智慧。」難道真的是他們給你智慧嗎?是因為你誠心誠意,你在做的那個過程就叫修行。比如你拜觀世音菩薩拜三千拜,別人還在睡覺你就起來拜,連續拜了三年,果然觀世音菩薩賜給你智慧嗎?其實是你自己透過這三年的修行得來的啦!有的人就是需要這麼講他才會聽,信了就去做;有的人就不需要這樣,他能從自己下手。

般若三昧,即是無念。】有了智慧,智慧打開了,自然你就不再胡思亂想。〔無念〕不是沒有念頭,而是沒有妄念、雜念,這就叫正念,就叫淨念。我們常講淨念相繼,念念清楚,念念清淨。不可以把清淨解釋作沒有念,變成一灘死水。

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面對任何境界,你只要不執著,自然就能夠達到〔無念〕,就能夠念念清淨,無論遇到什麼現象或境界都一樣。[心不染著]染就是貪婪、貪愛,因而產生了執著。如何心才〔不染著〕呢?因為我們就是認為所擁有的東西是真實的,才會執著貪愛,所以如果你沒有照見它的真相,你根本沒有辦法解脫。所以小乘人會從觀「無常、苦、空、無我」下手,以無常的角度,就是要讓他知道無常,產生不執著的概念。大乘人是觀「緣起性空」,緣起的現象其性本空,並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主體,這樣的概念你聽過幾百遍,不斷的舉例子說明,都是要你明白而已啦!它並不複雜。就像有個牢不可破的東西,你要想盡辦法把它去除,比如說擦玻璃,你用抹布沾水擦,擦不乾淨;接著你用報紙擦,擦不起來;或者用清潔劑噴,用去漬油來擦,髒污也擦不掉…,你覺得這樣的動作奇不奇怪?這不奇怪,尤其你在大掃除的時候,你會契而不捨地想盡辦法要把它擦乾淨,但你對你的生命卻不會這樣做。生命比較重要,還是玻璃比較重要?那塊玻璃比你的生命還重要嗎?世間的人真是奇怪,小東西能夠契而不捨,核心的東西你卻對它不理不睬。當然你會講:「東西比較具體,生命比較抽象。」你可以這樣講而不管它了嗎?我們不可以為生命找藉口,要為生命找出口。

用即徧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所有的一切都有〔〕。你要會用你這個人,這樣你就不需要問:「師父,我是上班比較好,還是當老闆比較好?」看你是要用在當老闆還是上班,用在有用還是無用。請問,你會去超市買個沒有用的東西回來嗎?縱使你去買隻掃把,買個刷馬桶的刷子,它們都有用處。請問,是冷氣機比較有用,還是掃把比較有用?不能這麼說。是外國貨比較有用,還是本國貨比較有用?不可以這麼說。是你比較有用還是他比較有用?不可以這麼說。你悟到了嗎?你怎麼可以說你學歷不高?難道學歷高的就比較有用,你學歷不高的就比較沒有用嗎?你怎麼可以說你出身卑微呢?你以買東西的角度去想想,它們根本都是平等。為什麼?它都有用。你跟我講什麼東西沒有用?同理可證,什麼人沒有用?我不管你是什麼人,我也不管你過去,這些都沒有意義。誰沒有用?我們有時候太看得起自己,認為沒有你不行,這是一種錯誤的知見;認為沒有你,他們也可以做,這樣也不對,這樣你很容易放棄;也不要說你是千里馬,遇不到伯樂,你不要把責任推給伯樂,伯樂就是別人,你為什麼要把你的人生、你自己的作用推給別人?不要怪別人不賞識你,不給你機會,要怪你不給自己機會,因為你自己不當一個有用的人。

真理只有一個答案,就是平等,平等才能夠讓所有的東西、所有的人都有用,這個觀念建立了,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充滿了希望的。但你要會〔〕,舉個例子,你家的日光燈壞掉,你會不會買個掃把來裝?你絕對不會想用掃把來取代日光燈;所有的事情用事相來講,你就會覺得道理很淺顯,但回歸到我們自己,你就迷糊了。同理的道理,你應該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有什麼條件,有什麼能力,有什麼樣的人格特質,應該擺在哪個位置?這樣一來,你就知道你是要當老闆還是員工,你就不用問我了,問你自己不就好了嗎?你清楚知道你自己不就得了嗎?明白了應該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這樣人生很快樂。

人生不要在那裡比較高下,比較這些現象界的東西,現象界的東西本來就是差別相,本來就是各有各的妙,各有各的巧,不需要自卑也不需要自傲,也不需要認為自己貧賤或富貴,這些都是多餘的。你只要能夠貧賤安於貧賤,富貴安於富貴,你就能夠安身立命,你就是一個修行人。世間沒有修行的人掉入一個陷阱,比如說:「我要當個有為的青年,所以我在公司就要拼命地工作、求表現。」「因為我要出人頭地!」「因為我要光宗耀祖!」他們也在創造他們的作用,但他們苦,苦在執著,他們雖然創造了作用,但那個作用是執著的。六祖開示〔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重點就在執不執著。所以我問一個同學:「你讀《金剛經》這麼多年,談一談你的心得。」他講不出來。我才跟他講,《金剛經》在談六個字:「認真做,不執著。」很少人用這麼淺白、這麼簡單的話把《金剛經》講完。那認真做的目的是什麼?姑且講個目的,就是利益大眾,而不是說光宗耀祖,那是自私,那只是小愛;一般人認真做的目的就是為了他自己,差別就在這裡。所以世間人不懂佛法,很多學佛法的人也不懂佛法,才被人垢病,才互相批判,我說你執著,你說我消極,兩個人在那邊互相詆毀。你懂,任何人都無話可說,因為你的展現就是圓滿,縱使是沒有學佛的人也會認同你。一般人以為「人沒有欲望就缺乏動力。」有這樣觀念的人很多。那說他不對嗎?事實上,依他的思維模式是對的。但他錯在那個欲望本身是自私的、是苦的,他不能夠看穿這一點。真正明白事理的人,不是欲望,而是願力在推動生命,願力是無私的,它不會造成你的痛苦,願力就是大愛。《六祖壇經》裡任何一句話,無論是什麼人,你家裡大大小小所有的人,按照他的條件你都可以為他開示。如果你真的懂佛法,能夠靈活運用,就可以講出一番很透徹的道理。

 

閱讀 4363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三, 11 三月 2015 07:54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