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心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
經云:「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我常自問:有善良的心?有上進的心?有知人的心?有付出的心?有無求的心?
孟子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古德云:「發心之初,成佛有餘。」
《華嚴經》云:「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1、凡夫心:損人利己。 2、二乘心:一心解脫。 3、菩薩心:無我利他。
佛教講:「戒住則僧住,僧住則法住。」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的戒學」,提出四點看法:
一、戒的制訂──因時制宜,時開時遮。 二、戒的精神──止惡行善,饒益有情。
三、戒的實踐──服務奉獻,自他兩利。 四、戒的終極──人格完成,菩提圓滿。
PDF 講義 金剛經實踐 58 2021.11.21 菩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