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雲:仁者得法師誰?曰:我聽方等經論,各有師承。後於《維摩經》悟佛心宗,未有證明者。
你不要懷疑這樣學夠嗎,問題在於:你懂嗎?你懂你自己嗎?為什麼你不懂你自己?不懂自己就叫做無明。很多人對無明產生一個很錯誤的概念。你們知道十二因緣,十二因緣追到最後是什麼?那一個原始點是什麼?是什麼名詞?是無明,那無明不就變成第一因嗎?
我們上課有時候講淺,有時候講很深,因為諸行無常。我順著無常講課,你順著無常聽就好了。很多人把無明變成第一因,這樣的觀念當然是不對的。不可以說先跟後。何謂無明?無明就是不知道。請問,我口袋裡有多少錢?你不知道,這就叫做無明。我還沒問你這個問題之前,可不可以先把一個無明擺在前面?我問你是因,你回答我是緣,因為有這個因緣,才說你無明。所以,這不是前與後的問題,否則你會永遠搞不清楚:眾生的心本來就清凈,為什麼會迷?有很多人探討到最後會無解。
無始無明從哪裡來?一念無明從哪裡來?這叫做中游和下游,不是礦泉水,不是源頭。無明本來的意思就是不知道,這是世尊在《阿含經》講的。它不是前跟後的問題,而是這個因緣你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你是誰?不知道,就是無明。
很多東西講到最後,越講越不清楚。請你把握當下,所講的道理一定不能夠離開緣起。你不要問第一因的問題,你只要明白當下,看你是否知道。
那你知道我口袋裡多少錢嗎?想不想知道?你知道你是誰嗎?你想不想知道?你們來上課,就是想知道。世間法離不開緣起,出世間法也離不開緣起,成佛離不開緣起,你想開悟,沒有那個因緣怎麼會開悟?同理,你沒有那個因緣,你怎麼會迷失?無明本身不是問題,為什麼會有掛礙?
玄「策」問「雲:仁者得法師誰?」也就是說:你悟到的法是跟誰學的?永嘉禪師是修行人,他很如實,就告訴玄策「曰:我聽方等經論,各有師承。後於《維摩經》悟佛心宗,未有證明者。」他沒有說他跟誰學。還是有人是自己學。出家人剃度有剃度師,但他不見得是教你法的法師,但絕大部分剃度師都是教你法的。
什麼叫「方等」?「方」就是十方,「等」就是平等,十方平等。所有一切的法,諸法實相,就是平等,你若明白,你就悟了。「方等經」又稱大乘經。永嘉禪師研讀過一些大乘經,他知道幾乎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師承,但是他感歎他沒有師承,而是自己看《維摩經》開悟的。他悟到了,只可惜沒有人跟他印可。一般人說他開悟了,你當然不會相信。但是,六祖的弟子玄策沒有懷疑,因為他應該也是個開悟的人,所以他知道。
「佛心宗」就是禪宗,即悟到「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後來又變成「即心即佛」。
假設有一天,你覺得你悟到了什麼樣的境界,在這個時代,你要找人家證明應該很困難。悟道的人,你知道的都往生了,像虛雲老和尚。活著的,誰悟道了,你也不知道。不過,你不要擔心這個問題,你修到這種程度再說。
聞後思惟:你是否甘心只解決一個重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