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你懂得四聖諦,其實你的內在常常在排斥這樣的概念。世間人所能感受到的苦,是苦苦的部分。苦即是逆境,他遇到了挫折,遇到了不如意,他不能滿他的願,他求不得,這便叫做苦。這樣的苦,是世間人盡皆知的苦。世間的人認為人生有苦有樂,然而這個快樂是會消失的,一旦這個快樂產生之後又消失,就會讓人們覺得苦。一般人期待的,就是這個樂的產生。比如,你現在感到腰酸背痛,希望有人幫你按一按,或去沖個SPA。在沖SPA的過程中,你會覺得苦消失、樂生起。但是,沖完了之後,經過一段時間,你身體僵硬、酸痛的感覺又來了,這種狀態就叫做壞苦。
什麼是行苦呢?行即諸行,所謂諸行無常。行苦即是不確定,無常就是充滿不確定。不確定會讓人沒有安定感、安全感,因為他不知道接下來會如何變化。為什麼說諸受是苦?你一直活在身心的感受。何為身心的感受?身心即「我」。從你出生,一直到死亡,你的內在時時刻刻都希望你的身心得到滿足。
諸受是苦,你應當超越,不要在感受打轉。如果你總是覺得:「我很不舒服,我想要好的感受。」你這樣修是不對的。但是,你要超越你的感受很難,因為身心就是「我」,就是我執。所以,我才跟各位講:只要有你的存在,你的苦就會存在,它會如影隨形一直跟著你。
世尊剛為五比丘開示時,他開示的就是四聖諦,他從苦開始講起。假設世尊沒有苦,他不用出家;假設世間沒有苦,你們不用來聽課;假設世間沒有苦,我們不需要解脫。你當滅苦,當止息你的痛苦。這就牽涉到基本法義四聖諦,四聖諦即因果。你佛法再怎麼學,繞不出這些法義。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諸受是苦,假設你承認且認為,請問,世間哪一件事情有離開此三者呢?所以,我說:「它不可愛。」佛是個過來人,他透過觀察,把這些理論教導給我們。你不是勉強接受,你可以觀察釋迦牟尼佛是否講錯。
我們常講這個世間是苦海。苦海在哪裡?你說是在我們這個世界,你這樣說是不標準的。六根接觸六塵,產生六識,這三個合和,產生觸、受,諸受是苦,世間、苦海指的是這個。這個部分在《阿含經》講得很清楚。時時刻刻,你的身心都是跟這個世界接觸的,你只要一接觸,你就有覺受。但是,假設你沒辦法超越它,這個苦是沒辦法止息的。你來聽課,就是想超越它。所以,好的感受、不好的感受,或是不苦不樂受,你都不可以執著,因為它都是無常的。你只要一執著,你一定會活在這種狀態,這就是卡到陰的,什麼陰?五陰。五陰就是五蘊。
聞後思惟:你承認苦是事實嗎?